理论教育 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大汉帝国崛起与统治巩固

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大汉帝国崛起与统治巩固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薛县改编之后的楚军在项梁的带领下大举向秦军进攻,而刘邦则被派往协助项羽去攻击秦军把守相对薄弱的城阳。以往屠城是项羽一人的决策,而在城阳的屠杀过程中,作为项梁集团一分子的刘邦是参与者之一,可他并没有对项羽的行为进行劝阻或发表反对意见。攻克城阳之后,项羽和刘邦马不停蹄地与项梁的大部队会合,大队的楚军继续向东毗邻黄河南岸的濮阳进攻。

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大汉帝国崛起与统治巩固

这时候的刘邦只是项梁手下的部将,也是薛县改编的参与者。刘邦的交际能力非常强,他是一个很容易获得别人好感的人。这让他这个没有任何背景且初来乍到的外来者很轻松地进入了项梁叔侄的圈子并受到项梁的重用。

薛县改编之后的楚军在项梁的带领下大举向秦军进攻,而刘邦则被派往协助项羽去攻击秦军把守相对薄弱的城阳。项羽是一个有贵族传统思想和性格且直肠子、冲动的青年将领。刘邦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中年汉子,这时候的两个人合作甚欢,谁也不会想到日后彼此会是劲敌。

平心而论,跟项羽一起打仗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项羽是那种为战斗而生的男人,他在战场上站直了大吼一声,上千人都为之胆寒。能力一般的将领,不管是准备用什么两翼包抄还是中间突破之类的战术,在项羽面前统统不管用。对付项羽唯一有用的办法就是躲在石头城墙的背后不出来,但凡有敢出城来摆开阵势叫嚣一决雌雄的,项羽都能用战斗来一次性解决。

城阳的秦军守将显然没来得及弄清楚这个事实。秦军守将主动要在前来攻城的起义军面前一展大秦的军威,结果可想而知,项羽很快便攻克了城阳。我们知道,项羽和刘邦一样,生就不同凡人,他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仁,是与古代的有德之君舜一样的“重瞳子”。虽然两人都是重瞳,但项羽显然没有舜的仁义,在项羽入城阳城之后,便发生了屠城的事情。

历史上军队屠城的事情并不少见,不是个别士兵难以管束这么简单,因为屠城通常是军队主帅的决策。不少名将都屠过城,尤其是战国时期,军队将领甚至把屠城作为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手段。战国时期七国纷争,青壮年劳动力自然是其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打仗要有兵,打粮要有丁,屠城不仅可以威慑对方,还可以削弱对方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项羽作为六国贵族之后,身体里流淌着贵族的血液,脑子里充满传统的分封称霸的思想,对屠城自然是不抵触的,实际上他经常干这种事情。在刘邦刚到项梁军中时,项羽正带军进攻襄城,襄城的秦军坚守不出,这让项羽在城下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最终攻下襄城之后,项羽出于泄愤,将襄城里所有活人包括老弱妇孺尽皆坑杀,达到“城无遗类”的地步。

以往屠城是项羽一人的决策,而在城阳的屠杀过程中,作为项梁集团一分子的刘邦是参与者之一,可他并没有对项羽的行为进行劝阻或发表反对意见。我们可以猜测,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刘邦本人对屠城也是持认同态度——事实上,在之后的战争中刘邦自己也屠过城,也让手下屠过城;要么就是他故意让项羽在一条错路上越走越远。反正屠城的罪责自然是要记在军队主帅项羽的头上的,与他无关——这样看来,刘邦心存不善。

攻克城阳之后,项羽和刘邦马不停蹄地与项梁的大部队会合,大队的楚军继续向东毗邻黄河南岸的濮阳进攻。这时候楚军士气正旺,项梁在濮阳附近的黄河北岸大破名将章邯率领的秦军,迫使章邯率军渡河龟缩入濮阳城内不敢动弹。但章邯毕竟是名将,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一场失败并没有让章邯一败涂地,他迅速收拢残部,并且命人在楚军大部队渡河之前连夜在城南挖掘壕沟并掘通了黄河,引河水灌入沟中,一夜之间就修成了一条巨大的护城河,河水还是活水,让想来围城的楚军想堵都堵不住。这么一来,双方从包围与反包围变成了隔河对峙,且章邯在河对面龟缩张望着,高挂免战牌,楚军不动他不动,楚军想渡河,那他要么乱箭伺候,要么半渡而击之。面对滔滔的黄河水,项梁的手下除非全变成鱼才能渡过河,否则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军对峙中,楚军作为进攻的一方,自然想要速战速决,一直跟对方隔河相望肯定不划算。于是项梁再次命令项羽和刘邦率领一支楚军单独行动继续西进,项梁则带领主力军继续牵制章邯。

再次分兵行动的项羽西进遇到的第一座大城是定陶。定陶在古时候号称“天下之中”,人们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秦朝的地图以定陶为中点,南北道路在此纵横交汇,交通十分发达,可见定陶对帝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城池。如果项羽拿下定陶,占领这个交通枢纽,就能使楚军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但是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原理反推,交通发达的地区历来是商贾聚集之地,地区经济也比较发达。(www.daowen.com)

有经济作为支撑,在修建定陶城墙的时候可以说用的是真材实料,毫不含糊,而且朝廷的统治者嬴政本身就是个土木工程建设的爱好者,在工程建设上容不得一丝马虎,所以秦朝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上的严谨程度是极高的:朝廷明令规定,每项工程修缮完毕之后,如果一年内出现问题,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甚至主管工程的朝廷要员都要被追责。为了更容易进行事故责任的调查,秦朝要求制作的工匠在每块城砖上刻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事故,调查员只要到现场捡起一块砖头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事故责任人。因此,秦朝官方主持的绝大多数工程质量都是有保障的。

定陶的城墙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应当修缮过,作为当地市政工程建设的标杆,自然是狠了命地往里加工加料。项羽的队伍连人带马在定陶城下一番折腾也就刨了几个坑而已。无奈之下,项羽只好绕过定陶继续西进,没想到却意外地遇到了另一支秦军。

原来,楚军在濮阳、定陶的进攻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由秦帝国宰相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亲自率军驰援——本来是要来个内外夹击的,结果他自己却像中了围城打援之计一般与项羽的楚军撞个正着。接着便发生了一场遭遇战——野地里没有城墙的掩护,结果自然是一边倒态势,项羽身先士卒,将士三军用命,楚军迅速击破了秦军的大队人马,秦军主将李由也被斩杀于阵前。获胜后项羽趁热打铁,挟大胜之势继续西进,向外黄(2)进发。

之前数次大败秦军,项羽又斩杀了李由,这让楚军统帅项梁一下子飘飘然起来:谁说秦军猛于虎也?只不过是之前六国的军队都太过无能罢了,也就是他项梁晚生了二十多年,不然天下早就姓楚不姓秦了。于是,项梁也不再屑于跟缩头乌龟章邯在黄河两岸对峙,转而率领楚军主力进攻定陶。

然而,打仗不同于儿戏,来不得半点骄傲和马虎。章邯死守濮阳,却也在偷偷地调动帝国内部所有可动员的预备役补充自己的军力,甚至调来了镇守北方的长城军团,并且利用毗邻黄河之便走漕运补充了粮草。总之,章邯的秦军表面在龟缩,背地里却在濮阳这个乌龟壳里重新发育成一只猛虎,而项梁没有足够的警惕。在项梁转攻定陶的时候,濮阳的秦军尾随而至突然出击,夜袭定陶城外的楚军营地。

章邯夜袭所用的办法叫“人衔枚,马勒口”。通常意义上来讲,这是为了偷袭时起到静音的效果,也可能里面有另一层含义。这种办法的具体做法是将马口用笼子套住使其不能发声嘶叫,而人则用一种类似于筷子的东西横置于口中咬住,两头再用绳子系于颈后,让人有话说不出,吐东西又吐不掉。人在战场上临敌之时本就会因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度而战栗不已,衔枚勒口之后不能大喊大叫以壮胆色,结果是连人带马都憋得慌,只好将一腔怨气撒在所见的一切事物上。这一战的成果出乎章邯的意料,不仅完全击溃了楚军主力,甚至连项梁也死于乱军之中。

(1) 地名,今安徽省巢湖市内。

(2) 地名,今陕西省民权县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