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的基本逻辑及目标

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的基本逻辑及目标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理论依据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协同理论、系统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分析了我国职教园区建设,夯实了我国职教园区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三)目标职教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使职业教育在效益、结构、规模、质量等方面实现长足的发展。各个院校进入园区后,为了整体的一致性、公平性和平衡性,职教园区制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由园区内的院校统一施行。

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的基本逻辑及目标

(一)主题

职教园区的建设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每个地方都在借鉴其他职教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特色构建出了不同主题的职教园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有高职型职教园区、中职型职教园区和中高职衔接型职教园区;从政府统筹的角度来分,有市场推动型、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型和混合型;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向来分,有经济助推型、互动发展型和多元互动型;从城市空间管理取向来分,有职教城型、城市新区型和城园结合型等。

(二)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协同理论、系统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分析了我国职教园区建设,夯实了我国职教园区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看,职教园区的建设注重的是协同效应的发挥,目的在于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协同效应。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加强职教园区系统与外界系统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博弈理论,国内学者在分析职教园区各办学主体合作办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职教园区的运作模型。本部分将主要基于四个学科视角对职教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①教育学视角;②系统学视角;③经济学视角;④城市规划学视角。

(三)目标

职教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使职业教育在效益、结构、规模、质量等方面实现长足的发展。通过建设职教园区可以改变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多、小、散、乱”的格局,同时可以解决分散办学、资源浪费、规模不大等问题。

(四)策略

在职业园区的建构过程中,可针对每种园区不同的建设主体、园区定位、人才培养方式、产业对接机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进而衍生出关于职教园区建设的各类策略。

(五)操作程序

院校的合并势必给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管理模式、专业建设、组织结构、学校教职工利益带来强烈变革,易造成“并而不合”“合而不和”的局面。因此,及时有效的整合工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进而迅速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使整体运作系统早日形成有效的配合。职业学校资源整合主要可以从以下6个重点要素入手。

1.办学定位的整合

职教园区成立要强调整体办学定位,注重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积极建设统一的对外沟通平台,重新规划各方在整体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据此对各方原有的办学战略进行调整,使整个园区中的各个部门形成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的战略组织体系。职教园区初期的办学定位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及自身办学条件,从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逐步发展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能够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提供各种短期职业和技能培训的园区。

2.组织机构的整合

职教园区成立初期,各个院校独自进行管理,有各自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随着职教园区的发展,园区内的院校虽在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各自运营,但各方应逐渐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这也是大多数职教园区的现存状态。也有些学校在组织机构整合方面做出了改革和创新,如北京亦庄职教园区,其于2007年将5所学校合并为1所学校,在专业设置、人员配备、组织机构构建及办学定位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调整。(www.daowen.com)

3.管理制度的整合

在职教园区建设之前,各个院校的层次参差不齐,并且有着各自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在管理强度上松紧不一。各个院校进入园区后,为了整体的一致性、公平性和平衡性,职教园区制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由园区内的院校统一施行。在新制度推行的过程中,势必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也会使一部分人受益,针对这种情况,园区主管部门应根据“调高、扩中、提低”的原则,过渡性地实行刚性的制度建设,按照“制度先行、强化管理、科学实施、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系统,引入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机制,以良好的业务整合为学校提供支持体系和质量保证,并以此为契机,推动院校制度建设。

4.专业群建设的整合

第一,学院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将重复、落后的专业进行重新规划,以实现整体运作体系的合理协作,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第二,加强对新专业的调研和配套设施的配置,为新专业的开设和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第三,注重对传统优势专业的完善和转型。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事物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虽然在某一时期传统专业和学校认为的优势专业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取得了辉煌的教学成果,但是如果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学校未能做好转型工作,就会导致这些专业逐渐处于落后状态,跟不上市场的步伐,终被大环境所淘汰。因此学校要树立危机意识,要有超前的思想,建立相应的动态响应机制,尽可能地与市场同步,顺应市场需求。

此外,应加强建设与企业动态信息联动的专业群监控机制。第一,专业群定位的转型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同时也要围绕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诉求,设置以核心专业为中心、渐进拓宽新专业、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专业群;第二,专业群组建完成以后,应在保持群内专业设置相对稳定、系统的同时,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变化监控机制;第三,根据监控的结果,将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加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里,以便讲授的内容与产业变动保持动态适应,实现对专业群的动态管理。

5.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整合

园区内学校工作的整合主要包括财力整合和人力资源的整合。统一的财务是学校战略得以有效实施、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基础,并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而学校整合成功的关键是人员整合,尤其是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整合,因此避免重要员工的流失和其他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人事部门一直以来所重视的。

6.文化整合

学校的文化根植于学校的教学建设、学术氛围中,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融合是文化核心的精神实质,文化融合能使学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和统一,它在高校合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化整合也是学校合并工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六)反馈与评价

对于职教园区的建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验收指标,以保证所建职教园区不仅是政府的政绩工程,而且能真正为资源整合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为保障良好的教育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七)实现条件

职教园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在于它良好的发展前景及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特点。职教园区建设不仅涉及教育本身,还关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的良好规划、创新型和创造型学习氛围的营造等。首先,职教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资金、规划及管理上的支持,同时,职教园区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目标决定了它必须接轨市场,因此在职教园区的后续运营上,企业的深度参与和行业的密切指导必不可少。其次,职教园区内包含若干学校,各个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管理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院校融合的过程中,园区内的各学校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多吸收其他院校的优势,弥补本校的劣势,齐争上游,促进园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尽量弥补园区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集聚效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