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观音山:滇池西岸风情旅游景区

观音山:滇池西岸风情旅游景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音山山势又称“凤凰展翅”,湖畔孤峰即为凤头。明成化年间黔国公沐琮命建观音殿,遂称观音寺,山称观音山。1986年观音山观音寺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山村的建筑,除古民居外,现代小洋楼失去白族民居风貌。把观音山建设成为滇池西岸光彩夺目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通宵达旦,异常热闹,是昆明地区最大的观音庙会。观音山发展旅游,应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庙会规模,完善服务设施,组织文艺演出,加强集市管理,发展庙会经济。

观音山:滇池西岸风情旅游景区

石玉顺

观音山,位于滇池西岸中部湖滨,一座石岬孤峰突兀伸进滇池。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丁楚玉撰联:“山势飞来,看轩翥翔棲,宛似东天灵鹫;湖光俯映,任蜿蜒奔赴,恍分北岭长虹。”,“灵鹫”头上,一幢三重檐琉璃八角“观音阁”耸峙临湖山巅。观音山山势又称“凤凰展翅”,湖畔孤峰即为凤头。观音山麓,是白族聚居村落,历史民居,民族风情,风光旖旎。

观音山巅,原为土主庙,供奉大黑天神。明成化年间黔国公沐琮命建观音殿,遂称观音寺,山称观音山。明嘉靖三十年(1551)僧人悟真、明全募建后殿。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伽蓝殿,相继建成前殿、圣僧殿……明隆庆年间建“小南海”牌坊。清代在石岬孤峰上拆观音阁建七级砖塔,山上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1986年观音山观音寺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山明代碑记载:“滇海南隅,为昆明邑之大小鼓浪里(屿),有石嘴山高数十丈许,势绝险峻,俯瞰其下,风波汹涌,舟楫每艰于往来。黔国上公命建观音殿一座,镇压于上,民敬畏之,遂以观音山名焉。”明·刘文征《滇志·山川》载:“观音山,万顷中一峰突起,晦翁‘天风海涛’之题。可移山阁。”“天风海涛”即观音阁上的匾额。东天灵鹫、凤凰展翅的观音山,是揽胜浩渺滇池景色极佳位置,“天风海涛”观音阁,北瞰春城,南极昆阳,朝观日出,夕赏落霞,是滇池西岸地标建筑

观音阁镇滇海波涛,石嘴山观鼓浪屿归舟。明代以来,观音山远眺滇池帆影,是骚人墨客吟咏滇池风光的主要内容。佛寺山门悬挂民国七年(1918年)佛弟子宽龄撰石刻联:“浩月光中,昆水静澄南海景;慈云影里,华峰叠拥普陀山。”楹联道出观音山的主题是“昆水南海”,“华峰普陀”。

民间传说,明成化年间,昆阳知县在省城铸一尊铜观音像,由滇池船运昆阳。船行至鼓浪屿一带,遇狂风巨浪,急忙拢岸泊舟。风平浪静,正解缆欲行,风浪又起,如是再三,不能成行,众云:“观音相中这座灵山,不肯去也。”于是把铜观音请上山,建寺供奉。不肯去观音传说,与浙江舟山五代后梁日僧慧锷五台山请观音,途经普陀为大风所阻,遂建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故事类似。

1991年拆除残破的七级砖塔,重建三层八面高十四米的观音阁。从2005年6月开始,对观音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新建天王殿、钟鼓楼、圆通宝殿、玻璃钢及铸铜佛像三十八尊,配套建有僧厨、静室、客堂、放生池,完善寺院围墙,修筑停车场,设置消防通道,种植绿化树木,历时一年多,2006年10月竣工,观音禅寺焕然一新,匾额楹联琳琅满目。

观音山三重檐琉璃歇山、南北对峙的钟、鼓楼。钟,佛寺法器,作法击之召集僧众。佛教《百丈清规·法器章》载:“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昩。”又说钟声“普渡地狱鬼魂,免坠迷津”,指引山野路人,不致迷路。“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上堂三通,小参一通,普说五下,入室三下,皆当缓击。茶鼓长击一通,斋鼓三通,普请长击一通,更鼓早晚平击三通……”

观音寺新建静室客堂。静室,寺院僧众禅定之所。静室禅定,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修息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禅定十种妙境。客堂,又作客位,是宾客及新参者之休憩室。通常由禅林司客之知客——又称典客、典宾接待宾客。(www.daowen.com)

观音山寺客堂应丰富禅寺文化意境,以书法、绘画形式,介绍佛教故事,禅林典故,高僧偈语、禅境诗词……元明以来,云南禅林诗僧人才辈出,诸如逯昶、古庭、净伦、读彻、担当、释禅、净乐、性容、性演、岩栖、续亮等都是文化高僧,应展示高僧偈语、禅境诗词,弘扬佛寺文化,增添禅林意趣,使佛寺禅院充溢诗情画意。

观音山麓白族聚居村落,历史悠久,文物荟萃,除观音寺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中尚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节孝石坊,龙云夫人李培莲墓石坊,龙氏墓庐,还有132号、82号、248号、274号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中西合璧的乡贤祠、董氏宗祠、董氏家庙……

观音山村的建筑,除古民居外,现代小洋楼失去白族民居风貌。文物建筑在小洋楼群中,缺乏观赏环境

观音山村应全面规划,保护开发古民居群落,借鉴大理古城经验,装饰白族风格民居,挖掘文化内涵,介绍古民居、石牌坊祠堂、家庙的历史。把观音山建设成为滇池西岸光彩夺目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

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是观音山盛大的“观音漂南海”庙会,滇池四周昆明、呈贡、晋城、昆阳、海口以及远至富民、易门、嵩明、玉溪等地的各族群众,荟聚观音山赶庙会,三天三夜,有的露宿山林。土特产品、风味小吃、素食摊点,摆满山上山下。山寺院里,香烟缭绕,大树上缠满红线婚姻丝。老年妇女唱着散花调,青年男女弹月琴、唱山歌、对调子,儿童围着摊点追逐嬉闹……通宵达旦,异常热闹,是昆明地区最大的观音庙会。

观音山发展旅游,应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庙会规模,完善服务设施,组织文艺演出,加强集市管理,发展庙会经济。除了六月十九传统庙会,把二月十九观音圣诞、九月十九观音出家纪念日都纳入庙会策划,形成一年三次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和集市贸易融合的大型庙会。

(摘自《风物西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