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剪纸:古老纯朴的剪纸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关中剪纸:古老纯朴的剪纸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老而纯朴的关中剪纸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剪纸源于造纸,造纸源于关中,故剪纸源于关中。关中剪纸艺术在民间极其普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八百里秦川,到处都有丰富多样的剪纸珍品和剪纸艺人。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关中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练、明朗为特点。关中地区的剪纸一般较细致而曲线多。

关中剪纸:古老纯朴的剪纸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古老而纯朴的关中剪纸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形象鲜明稚拙、构图奇趣精巧、色彩协调适度,其创作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剪纸源于造纸,造纸源于关中,故剪纸源于关中。剪纸起源于西汉时期,传说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即最早的剪纸艺术。由于纸在发明初期时很珍贵,剪纸艺术最初在宫廷成为仕女们的最爱。唐宋时期盛行于民间;元代流传至中东及欧洲;明清时期,剪纸已与人们日常节庆生活相结合,用于装饰,并传递着人们的审美追求。

专家们之所以称关中剪纸为“活化石”,是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抓髻娃娃、牛耕图等;也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的,如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剪纸特有的文化风韵,融古文化之精髓与历代劳动艺人智慧之结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可谓民族艺术之瑰宝。

关中剪纸艺术在民间极其普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八百里秦川,到处都有丰富多样的剪纸珍品和剪纸艺人。被民间誉为“剪花娘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库淑兰(1920—2004),是关中乃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曾多次获中国民间艺术展大奖、金奖,1997年在台湾香港地区相继举办过库淑兰作品展,在台湾地区举办过艺术研讨会,代表作品被法国、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收藏。(www.daowen.com)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关中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练、明朗为特点。她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地观察和理解,通过大胆丰富的创意,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追求。在陕北给孩子找媳妇时,“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的手艺。陕北地区也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纸手艺,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手艺。至今,陕北农村会剪花的手艺人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不同地域,关中剪纸的风格也不同。陕北地区的剪纸风格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单。关中地区的剪纸一般较细致而曲线多。西府的岐山和凤翔一带的剪纸线条细似针尖、风格别致;三原一带样式以花卉为多,结构较简单、色彩对比强烈。东府的大荔一带剪纸以戏文为多,造型动态近乎皮影;富平一带的形式多样,剪纹流利,明暗适调。陕南地区的剪纸一般较大,图案装饰多采用植物纹样,也有类似地毯的花纹,有风格上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