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王破阵乐》与《霓裳羽衣曲》:给青少年的隋唐史

《秦王破阵乐》与《霓裳羽衣曲》:给青少年的隋唐史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君臣欢宴的时刻,李世民命乐工共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正式登场。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三十多年后,大唐帝国中最具文人气息的君王——唐玄宗李隆基,再一次创造了一首艺术史上不容忽视的曲子——《霓裳羽衣曲》。王维仔细看过之后,说:“画中所画乃《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人们不信王维有如此深的音乐造诣,便找了一班乐工当场演奏《霓裳羽衣曲》,进行验证,果然如王维所言。

《秦王破阵乐》与《霓裳羽衣曲》:给青少年的隋唐史

秦王破阵乐》是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歌舞剧,是一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艺术作品。贞观元年(627)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群臣。在君臣欢宴的时刻,李世民命乐工共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正式登场。贞观七年(633),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写音律,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词,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绘制了《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一百二十人披甲执戟而舞。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

此时的大唐,“歌舞凌烟阁,酒酣意淋漓”。狂放不羁的音乐,粗犷豪迈的动作,艺术的珠玉便在一个个音符与动作间,坠落到凡间,虽然称不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但其彰显的自信与大度也是历朝历代无法企及的。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三十多年后,大唐帝国中最具文人气息的君王——唐玄宗李隆基,再一次创造了一首艺术史上不容忽视的曲子——《霓裳羽衣曲》。唐玄宗精通音律,能作曲,随意即成;能演奏乐器,且曲尽其妙。(www.daowen.com)

相传,李隆基一日梦游月宫,耳闻仙乐后参照西凉乐《婆罗门曲》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子是我们古代戏曲发展鼎盛时期最优秀的宫廷乐舞曲之一,它以悠扬典雅、虚无缥缈的特色闻名于世。

或雄壮、或绮丽的曲调与舞姿,不应只有身处其中之人可以享受。于是,画师们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每一次震撼人心的表演。

新旧《唐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天,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却不知其中演奏的是什么曲子,便拿去请教王维。王维仔细看过之后,说:“画中所画乃《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人们不信王维有如此深的音乐造诣,便找了一班乐工当场演奏《霓裳羽衣曲》,进行验证,果然如王维所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