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樵的《艺文略》:古今书目收录及创新目录体例

郑樵的《艺文略》:古今书目收录及创新目录体例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樵的《艺文略》是收录古今书目而成的。《群书会记》是《艺文略》的初稿。《艺文略》体例仿《隋书·经籍志》,材料据《汉志》《隋书·经籍志》《唐志》《崇文总目》《四库书目》以及私家目录而成。《艺文略》不仅增加了大类目,还创造了三位分法,这是目录学上一大进步。[28]《通志》卷六三《艺文略》是12类、100家、422种,经核对实际是12类、100家、430种。

郑樵的《艺文略》:古今书目收录及创新目录体例

郑樵的《艺文略》是收录古今书目而成的。《群书会记》是《艺文略》的初稿。《艺文略》体例仿《隋书·经籍志》,材料据《汉志》《隋书·经籍志》《唐志》《崇文总目》《四库书目》以及私家目录而成。著录了图书10912部,110972卷。郑樵从当时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因袭旧法,打破了新、旧《唐志》和《崇文总目》的四分法,《晋中经簿》的五分法,《七略》《隋书·经籍志》的六分法,《七录》的七分法,以及《七志》的九分法,扩充了大类,增加了三级类目,创立了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学12类、100家、430种的分类体系[28],做到了类例分明。他把礼、乐、小学各立一类与经类并列,诸子中的天文、五行、艺术、医方及类书独立成为一类,又把集部改为文类,反映了他按学术分类的目的。而且“散四百二十二种书,可以穷百家之学,敛百家之学,可以明十二类之所归”[29]。这有助于了解学术源流,体现古今学术流变的面貌。尤其对宋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发展有所反映,如子部中分出天文等类,是符合当时学术发展情况的,也是对当时科技发展的重视。

《艺文略》不仅增加了大类目,还创造了三位分法,这是目录学上一大进步。大类之下分为若干家,每家之下分为若干种,分类细密,层次清楚。例如:

经类之下分9家,89种(今据实数)。

史类之下分13家,90种。

诸子类之下分11家,48种。

……

宋代以前的分类,仅分到第二位类。《艺文略》不惮细分,如经类下易家分为古易、石经、章句、传、注、集注、义疏、论说、类例、谱、考正、数、图、音、谶纬、拟易等16种。诸子类下道家分为老子庄子、诸子、阴符经、黄庭经、参同契、目录、传、记、论、书、经、科仪、符录、吐纳、胎息、内视、道引、辟谷、内丹、外丹、金石药、服饵、房中、修养等25种,更细致地反映了当时学术发展的情况。

郑樵《艺文略》的分类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独树一帜,不仅是“记百代之有无”和“广古今而无遗”,同时也体现了“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目录学思想,确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郑樵仍不能彻底摆脱封建社会传统学术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他把宣传迷信的五行独立成为一类,又把谶纬之学列入经类。此外如分类上也有一些错误,如释典《净土论》误列入名家。又考订疏漏的,如既有《班昭集》,又有《班大家集》,误一人的集为二人的集子。至于反对《汉志》《崇文总目》夹叙夹评的类序,赞同新、旧《唐志》削除类序的议论,则是非常片面的。

总之,《艺文略》虽然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点,但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录、记亡、求全和兼收图谱的目录书,体现出我国学术演变的总貌,使古今学术源流和当代文化面貌都能反映出来,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艺文略》在分类上也表现出不囿于前人成法的大胆革新精神,以及积极搜访图书的求实作风,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章学诚推崇其议论之精辟,曰:“盖自石渠天禄以还,学者所未尝窥见者也。”[30]可见郑樵在目录学上确实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一位承先启后的目录学家。

注:

①郑樵:《夹漈遗稿》卷一,《题夹漈草堂二首并记》。

②《夹漈遗稿》卷二,《献皇帝书》。

③陈衍修纂:《福建通志·儒林传》卷二。

④《夹漈遗稿》是一部不完全的诗文集,《六经奥论》有伪书的嫌疑,有许多不是郑樵的话,《尔雅注》已没有图。

⑤郑樵:《诗辨妄》。

⑥郑樵:《通志》卷七二,《图谱略·原学篇》。

⑦⑧《通志》卷七五,《昆虫草木略》。(www.daowen.com)

⑨《夹漈遗稿》卷二,《寄方礼部书》。

⑩《通志》总序。

[11]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七三,《中国历史研究法》。

[12][13][14]《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

[15]《通志》总序。

[16]《夹漈遗稿》卷二,《献皇帝书》。

[17]《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

[18][19][20][21]《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编次必记亡书论》。

[22]《通志》卷七一,《校雠略·泛释无义论》。

[23]上述例子,据朱天俊《郑樵目录学思想深源》,见《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

[24][25]《通志》卷七二,《图谱略·索象》。

[26]《通志》卷七二,《图谱略·明用》。

[27]《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

[28]《通志》卷六三《艺文略》是12类、100家、422种,经核对实际是12类、100家、430种。

[29]《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

[30]章学诚:《校雠通义》序。

(原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