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山河,森林帝国:女真文明的发展与变革

金山河,森林帝国:女真文明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坚持“一寸山河一寸金”[45]。如祭祀,天、地、日、月四坛。这同后来满洲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而被努尔哈赤处死有相似之悲剧。先是,女真在关外时期,虽以狩猎、采集等经济为主导,但在江河平原地区,也发展农耕经济。例如,设立司农司、劝农使司,从国家层面重视农业;将大量猛安谋克户,分到农业地区,授土地、赐耕牛,力图改变其旧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收取农业赋税,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重视农田水利,运河堙塞,责令疏浚。

金山河,森林帝国:女真文明的发展与变革

金灭北宋后,又与南宋“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44]。金坚持“一寸山河一寸金[45]。金朝的疆域,北达贝加尔湖、外兴安岭一线,东北到黑龙江入海口、库页岛(今萨哈林岛)、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南到淮河、秦岭一线,西至今甘肃地带,总面积五百多万平方公里。金朝占有满洲、蒙古(东部)、汉族华北)地域,户口达五千三百五十三万。

金朝的森林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同农耕文化统合。森林文化进入中原,同中原农耕文化全面统合。

一如学习唐宋礼制。世宗朝,“命官参校唐、宋故典沿革”,成立“详定所”,编修《金纂修杂录》[46],全面借鉴唐宋礼法。《金史·礼志》纂修者认为:“是时,宇内阜安,民物小康,而维持几百年者实此乎基”,即金源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是其百年基业之基本。如祭祀,天、地、日、月四坛。祭前斋戒,采用唐制。在先前,“金初无宗庙”[47]。天辅间,京师设太庙,诸京立祖庙。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在中都立社稷坛,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表明农耕文化已经列为国祀之大典。同时,保留女真拜天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行拜天之礼[48],而后行射柳之礼。祭祀时奏宋之雅乐、女真词的女真乐曲[49],设立文庙,尊孔读经。金天眷三年(1140年),立孔子四十九代孙孔璠为衍圣公[50]。翌年,金熙宗谒奠孔子庙,北面再拜,并说:“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为悔。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大凡为善,不可不勉。自是颇读《尚书》《论语》及《五代》《辽史》诸书,或以夜继焉。”[51]

二如创制女真文字。女真初无文字,渤海兴时始有文字,其亡后文字失传。金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便用契丹字。金太祖命完颜希尹撰女真字。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女真语,制女真字。金天辅三年(1119年)八月,字书成,命颁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真小字[52]

女真字是仿照汉字、契丹大小字而创制的一种独特文字。其特点是:

女真字是仿照汉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而创制的一种独特的文字。有些女真字采用了汉字的字义和字形,其读音则是女真语的;有些女真字对汉字笔划做了增减改动,其读音也是女真语的。所以,女真字是一种表音与表意相结合的方块字;但也有学者认为,女真大字是方块字,而女真小字是拼音字。所以,女真字与蒙古拼音文字有所不同。[53]

完颜希尹是金史上有大功之人,却被金熙宗冤杀。这同后来满洲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而被努尔哈赤处死有相似之悲剧。

三如翻译汉文典籍。女真字颁行后,金大定四年(1164年),金世宗“诏以女直字译书籍[54],如“五经”中《尚书》《易经》《春秋》大定时已译成女真文,《诗》和《礼》也在翻译中。时东平刘天骥,七岁能诵《诗》《易》《礼》《春秋左传》《论语》《孟子》,说明其时文气之盛。

四如开科取士。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创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直文字以为程文”[55],徒单镒等二十七人登第。金世宗说:“不设此科,安得此人。”[56]并在中都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九月,译《易》《书》《论语》《孟子》《老子》《扬子》《文中子》《刘子》及《新唐书[57]成,命颁行之。金世宗说:“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58]而所译《史记》《汉书》《贞观政要》等书,也逐渐问世。女真官员文士,融合多元文化。如温迪罕缔达[59],研习经史,以女真字出身,累官到国史院编修官。而后学者渐盛,转习经史,故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皆官至宰相。

五如科举任用汉官。金的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60]。如张用直,临潢人,海陵与其兄充皆从之学。金天眷二年(1139年),赐进士及第。海陵即位后,尝谓用直曰:“朕虽不能博通经史,亦粗有所闻,皆卿平昔辅导之力。太子方就学,宜善导之。朕父子并受卿学,亦儒者之荣也。”[61](www.daowen.com)

六如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正月,“初置国子监[62],成为养士重地。国学生多时达四百人,但以皇室、宗亲、贵戚、功臣、高官等子弟为主。内容有辞赋、经义、策论等。又设女直国子学,以猛安谋克等子弟为学生,诸路达三千人。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子》、《扬子》、《老子》为主出题。进士以汉人、女真为多。会试三年一次,多时九千人赴试,中试者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九百二十五人,有“人数过多,则涉泛滥”[63]之讥评。

七如进士出身官员,占有很大比重。《金史·循吏列传》入传二十一人,其中进士十五人,占其总人数的71.4%,而《金史·佞幸列传》入传者七人,无一人进士。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女真吸收汉文化对于官员素养提升之重大作用。

八如全面文化融合。金司天台学生,“女直二十六人,汉人五十人”[64],以及其他等。

九如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深通儒学,工书善画,仿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几可乱真。举例来说,其《题女史箴图卷》,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其中“恭”字讳缺末笔,为避父允恭之讳,因学者确定为其仿作,而非宋徽宗之真迹矣。

但是,金朝宗室、贵胄、墨客等,也学了宋代社会的“苍蝇蚊子”。如军官数多,动相牵制,“十羊九牧,号令不一”[65],成为金朝吏治的一大痼疾。

第二,融多元经济发展。先是,女真在关外时期,虽以狩猎、采集等经济为主导,但在江河平原地区,也发展农耕经济。金入主中原地区后,接受农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采取许多措施,实行经济融合。例如,设立司农司、劝农使司,从国家层面重视农业;将大量猛安谋克户,分到农业地区,授土地、赐耕牛,力图改变其旧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收取农业赋税,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重视农田水利,运河堙塞,责令疏浚。尚书省奏当用夫役数万人。世宗曰:“方春耕作,不可劳民。以宫籍监户及摘东宫、诸王人从充役,若不足即以五百里内军夫补之。”[66]但是,女真部民两千年来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深广,旧习长在。这突出表现在渔猎文化经常冲击农耕文化。例如,海陵王欲使淮河平原变成猎场,“淮右多隙地,欲校猎其间,从兵不逾万人”[67]。军用骡马应供刍粟,海陵曰:“今禾稼满野,骡马可就牧田中,借令再岁不获,亦何伤乎!”[68]还调马五十六万余匹,分摊到农户,令农家饲养。这显然在破坏农耕经济,损害农民利益,激化官民矛盾。同期,钱币贬值,金融恶化。“初,通宝四贯为银一两,今八百余贯矣”[69]。也就是说,到金贞祐五年(1217年)[70],银贬值了二百多倍[71]。钱不够,行宝券,愈改愈乱,民心尽失,竟至“今千钱之券,仅值数钱”[72]。经济基础摇动,民众愈加不满,任性强令推行,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第三,为后世提供借鉴。清太宗皇太极尝以金朝经验教训告诫诸王大臣: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盻盻,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73]

然而,历史教训,后世健忘,前车覆辙,后车重蹈。何以见得?金亡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