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生态美学史中对艾伦·卡尔森思想的评价

西方生态美学史中对艾伦·卡尔森思想的评价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较为客观地评价艾伦·卡尔森,我们从贡献与局限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卡尔森的生态美学思想。卡尔森在科学认知主义立场下,追求自然审美的客观性、适当性,提出了肯定美学,并给出了严密的认识论证明。卡尔森在最初研究环境美学时便关注了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卡尔森在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发展人类环境美学的生态学方式时,指出人类环境向欣赏者提出存在问题。

西方生态美学史中对艾伦·卡尔森思想的评价

约瑟夫·米克直接提倡生态美学不同,艾伦·卡尔森是西方环境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环境美学中发展出一种生态美学,为西方生态美学带来了许多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这是卡尔森在西方生态美学史上的独特性所在。为了较为客观地评价艾伦·卡尔森,我们从贡献与局限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卡尔森的生态美学思想。

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提出科学认知主义立场,突出强调了生态学知识对于恰当的审美欣赏的重要性。卡尔森在发展环境美学时,强调科学知识对自然审美欣赏的重要作用,突出了科学知识与审美欣赏的紧密联系,打破了审美形式主义将审美与知识相互隔离的状态,进而为生态审美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生态美学强调审美活动必须在生态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必须带有生态意识,而生态学知识正好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科学认知主义过渡到生态审美是一个很容易的举动。

二、提出肯定美学命题,具有浓厚的生态美学意蕴。卡尔森在科学认知主义立场下,追求自然审美的客观性、适当性,提出了肯定美学,并给出了严密的认识论证明。肯定美学的提出明确强调所有原生自然都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十分认可自然的内在美与内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审美观的突破,提醒人们在面对自然时,要放弃高傲自大的自我中心态度,而应该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对待整个自然界,这具有明显的生态美学色彩。

三、提出人类环境美学的生态学方法,这是生态审美在人类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卡尔森认为,人类环境是一个大的人类生态系统,其特性更像自然生态系统,而不是所谓的艺术品,因此应该参照自然生态系统样式来欣赏人类环境,而不应该按照传统的艺术美学来欣赏人类环境。于是卡尔森发展出人类环境的生态学方法,强调从功能适应的角度出发,欣赏人类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性特征以及系统性存在特征,这就为生态美学向人类环境的审美拓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道路。

四、提倡有助于环境保护的美学,切合了生态美学的实践诉求。卡尔森之所以能从环境美学走向生态美学,除了他的认知立场之外,还在于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现实关注。卡尔森在最初研究环境美学时便关注了环境保护问题。比如他在1977年《论量化景观的可能性》中便指出,“在过去,自然环境总是充满大量的多样性(great diversity)。同样,由于我们环境保护理性的特点,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已然保留了这种多样性的代表性部分—并非我们的所有公园只有山水。再者,如果我们的动作明智而又迅速,我们仍然有可能保护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多样性的更大部分。如有人所指出的,这种多样性的保护不只从生态学角度看是值得的,从审美的角度看也如此。多样性保护为审美欣赏提供了有效的变化,这种审美欣赏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为日益拓展的审美欣赏的发展构成良好基础”[128]。而后,卡尔森在建构环境美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明确反对各种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美学,大力提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美学。因此卡尔森认为,恰当的自然审美欣赏至少应该包含下面五点特性:第一,非中心的(acentric),而非人类中心的(anthropocentric);第二,环境聚焦的(environmental-focused),而非景致迷恋的(scenery-obsessed);第三,严肃的(serious),而非肤浅和琐细的(superficial and trivial);第四,客体的(objective),而非主体的(subjective);第五,伦理参与的(morally engaged),而非伦理缺场的(morally vacuous)。[129]在卡尔森看来,当代环境美学中的交融美学与科学认知主义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自然美学更符合这些要求,因此更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需要。后来,随着他对中国生态美学了解的日益加深,他看到中国生态美学比交融美学、科学认知主义立场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符合这些要求。所以在《环境美学、伦理学与生态美学》中,他对中国生态美学赞誉有加,认为“中国生态美学的焦点是发展一种包罗万象的立场,即整合多种资源—人类与世界融合为一、生态事实、审美欣赏、伦理价值、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这对解决当代环境议题是重要的”[130]

卡尔森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代西方生态美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典型地体现在卡尔森对美国生态美学思想家希拉·林托特(Sheila Lintott)的影响上。林托特的重要生态美学文献《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Toward Eco-Friendly Aesthetics,2006)吸收了大量关于卡尔森的思想,本书第十一章专门讨论了林托特对卡尔森生态思想的借鉴,这里不再赘述。尽管卡尔森的生态美学思想影响很大,但是也难免有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具有一般认识论所具有的弊端。卡尔森的环境美学及其生态美学思想都建立在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之上,这必然使得卡尔森的生态美学具有一般认识论的弊端。如曾繁仁所言,“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只能是当代存在论哲学思想,而不能是传统的认识论哲学思想。因为,从认识论出发只能走向主客二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中心主义。……只有从当代存在论哲学的高度,从人与人类生存的特有视角,才能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当代生态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从而走向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实现人的诗意的栖居”[131]。正是因为卡尔森的生态美学具有认识论色彩,他才不自觉地将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比如他提出的肯定美学,强调未被人类染指的自然都具有审美价值,而人类则是自然美的破坏者,这样卡尔森就无意识地将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因为人类的身份是自然美的破坏者。但是,卡尔森思想复杂的地方在于,他在认识论的基础上也关注到存在论问题。比如卡尔森在反对自然欣赏的形式主义时,便借助自然的三维的客观存在特性来反对如画理论与形式主义理论。比如卡尔森在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发展人类环境美学的生态学方式时,指出人类环境向欣赏者提出存在问题。由此可见,卡尔森的理论难题在于如何调和认识论与存在论。曾繁仁认为,存在论是对认识论的取代,存在论优于认识论,因此生态美学必须建立在当代存在论的基础上。其实并非如此,存在论与认识论并非对立关系,存在论是对认识论的发展与补充,认识论与存在论可以并存且互相促进,因为认识是对存在物的认识,反过来认识又可以指导存在物更好地存在。因此,生态美学应该在借鉴卡尔森科学认知主义立场的基础上,调和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而不是急于排斥认识论。

二、具有生态中心主义嫌疑。卡尔森反对具有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如画理论,因为如画理论完全根据人类的审美偏好来判断自然风景审美价值的大小。但是,卡尔森在此过程中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走向了自然/生态中心主义。卡尔森把人类视为自然美的破坏者,把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这并不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这种理论也不符合当今地球的实际情况。放眼全球,地球上所有环境基本上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很难找到卡尔森所谓的原生自然或未被人类染指的自然,即便卡尔森的理论是正确的,它也没有应用价值,因此当今需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共美的问题。一种健康的生态美学应该看到,人不仅仅是自然和自然美的破坏者,也可以是自然的保护者或自然化育万物过程的参与者,即中国古人所说的“参赞天地之化育”。所以,健康的生态美学最终应该主张的是生态人文主义,而不是卡尔森的生态中心主义。

三、并未摆脱艺术作为审美范例的窠臼。程相占在《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一文中已经总结道,“由于卡尔森受艺术哲学的影响实在太深,对于艺术过度执着,他所提出的自然环境模式最终还是一种‘艺术模式’,只不过它比卡尔森本人所批评的两种艺术模式更加隐蔽”[132]。这一论断大体上符合卡尔森美学思想的实际情况,因为卡尔森无论是在讨论自然环境审美,还是讨论人类环境审美,都是在类比艺术审美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更准确地说,不是卡尔森没有摆脱艺术模式,而是卡尔森没有摆脱把艺术作为审美欣赏的范例。环境美学是在反对艺术美学的背景下兴起的,卡尔森之所以还处处比照艺术美学来发展环境美学,是因为卡尔森认为必须坚持阿诺德·伯林特所说的统一美学的要求,即美学应该消除艺术与自然之间的鸿沟。也就是说,不是两种美学:一种美学针对自然,一种美学针对艺术,而应该只有一种统一的美学,“这样一种统一美学的观念至为关键,不只是对自然美学如此,对美学学科自身亦如此”[133]。正是带着这种统一美学的信念,卡尔森企图先从艺术美学中概括出“对于艺术进行审美欣赏的普遍结构”[134],然后将这种普遍结构运用到自然审美欣赏中,这样就满足了统一美学的要求。直到2017年,卡尔森依然强调,无论是针对自然,还是人类环境,抑或是艺术,对它们的审美欣赏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如卡尔森所言,“尽管环境美学主要是根据与艺术审美欣赏的哲学研究的不同来界定自己,但是任何环境审美欣赏的阐释都与艺术审美欣赏的阐释是并列的(parallel)。如果不是如此,那么审美欣赏的概念本身则处于模棱两可(equivocation)的危险之中”[135]。这无疑表明,卡尔森自始至终都认为艺术美学发展得比较成熟,从艺术美学中可以找到关于审美或欣赏的一般观念,然后将这种一般观念运用到自然、人类环境等欣赏上。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卡尔森的问题就在于,他所得到的关于审美、欣赏的一般观念一定是以艺术为范例的,而不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论概括,因而将这种以艺术为审美范例的理论拓展到自然、人类环境的欣赏当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先行结构意味。因此,生态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打破艺术作为审美范例而带来的先行结构。

【注释】

[1]国内也有人将Allen Carlson译作“艾伦·卡尔松”。本书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统一翻译为“艾伦·卡尔森”。

[2]此段关于艾伦·卡尔森的信息,大都来自与卡尔森先生的通信,该通信发表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通讯》2019年第5期。

[3][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6页。

[4][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1页。

[5][加]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

[6]参见周思钊:《与艾伦·卡尔森先生的通信》,《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通讯》2019年第5期。

[7]Carlson,Allen.“Nature and Positive Aesthetics,”Environmental Ethics 6(1984),5-34.

[8]实际上,《美学与环境—关于自然、艺术和建筑的欣赏》和《自然与景观:环境美学导论》这两本书是卡尔森的论文集,主要收录了卡尔森在2009年之前发表的重要论文。这里,我们将这两本著作所收录的论文,均视为专著。因此我们在下文统计卡尔森关于生态美学思想的论文时,不再重复统计。

[9]关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比较研究,请参考曾繁仁:《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9期;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东方色彩及其与西方环境美学的区别》,《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曾繁仁:《关于“生态”与“环境”之辩—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一种回顾》,《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曾繁仁:《中西对话中的中国生态美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赵红梅:《多元文化视域下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关系的再思考》,《文化发展论丛》2016年第1期;张超:《从“生态”与“环境”之辩看当代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美与时代》2015年第2期;廖建荣:《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刘纲纪:《略谈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晋阳学刊》2011年第4期;周艳鲜:《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10]Carlson,Allen.“Environmental Aesthetics,”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Apr.9 2019 Edition),Edward N.Zalta(ed.),URL=<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environmental-aesthetics/ >.

[11]关于卡尔森与分析哲学、分析美学渊源问题的讨论,请参考曾繁仁:《美与分析—20世纪西方分析美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6期;程相占:《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

[12]转引自[英]维特根斯坦:《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讲与对话集(1938—1946)》“译者前言”,刘悦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13]程相占:《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

[1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51.

[15]程相占:《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

[16]曾繁仁:《美与分析—20世纪西方分析美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6期。

[17]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90.

[18]曾繁仁:《美与分析—20世纪西方分析美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6期。

[19]Carlson,Allen.“Nature and Positive Aesthetics,”Environmental Ethics 6(1984),5-34.

[20]按:此处,sublime在译著中被翻译为“庄严”,为了使行文一致,本文一律翻译为“崇高”。

[21][美]尤金·哈格洛夫:《环境伦理学基础》,杨通进、江娅、郭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22]Carlson,Allen.“Nature and Positive Aesthetics,”Environmental Ethics 6(1984),5-34.

[23]Meeker,Joseph W.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4.

[24]Carlson,Allen.“Nature and Positive Aesthetics,”Environmental Ethics 6(1984),5-34.

[25]Forge,Andrew.“Art/Nature,”in Philosophy and the Arts: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Lectures Volume Six 1971-1972.London:Macmillan,1973,p.231.

[26]MaCoubrey,John ed.American Art,1700-1960,Source and 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rt Series,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65,p.102.中译参考景晓萌:《哈德逊河画派及其社会情境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第27页。

[27][美]爱默生:《论自然·美国学者》,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4页。

[28]Ruskin,John.The Elements of Drawing.New York:Dover,1971,pp.128-129.

[29]Morris,William.Art and the Beauty of the Earth:A Lecture Delivered at Burslem Town Hall on October 13,1881.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mpany,1898,p.24.

[30]Muir,John.Our National Parks.Boston:Houghton Mifflin,1916,p.6.

[31]Carlson,Allen.“On the Possibility of Quantifying Scenic Beauty,”Landscape Planning 4(1977),131-172.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32]Carlson,Allen.“Formal Qualiti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13(1979),131-172.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5-67页。

[33]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17-28.

[34]Carlson,Allen and Glen Parsons.“New Formalism and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Nature,”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62(2004),363-376 .

[35]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29.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36]卡尔森认识到,即便在艺术和艺术批评领域,形式主义也备受争议,有许多艺术理论反对形式主义,如:Hospers,John.Meaning and Truth in the Arts.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6,chap.4 and Abell,Walter.Representation and Form:A Study of Aesthetic Values in Representational Art.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1936.

[37]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36.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3页。

[38]卡尔森在《欣赏与自然环境》(“Apprecia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1979)一文中,对大众自然欣赏的景观模式(landscape model)展开批判;在《自然环境的形式特性》(“Formal Qualiti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1979)一文中,对大众的景观崇拜(landscape cult)或风景崇拜(scenery cult)展开批判;在《劳特里奇美学手册》“环境美学”词条(2000年)以及《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环境美学”词条中,卡尔森追溯了如画理论传统,指出如画传统与景观模式的密切关系,并看到现代环境美学对如画传统的批判倾向;在《当代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要求》(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ism,2010年)一文中,对大众中流行的如画传统进行了深入批判。

[39]卡尔森在《欣赏与自然环境》一文中提出,按照艺术方式欣赏自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象模式,一种是风景或景观模式,因此风景或景观模式是艺术范式主导下的自然欣赏模式中的重要一种。

[40]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44-4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41]Carlson,Allen.“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Values 19(2010),289-31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82页。

[42]Carlson,Allen.“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Values 19(2010),289-31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84页。

[43]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3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2页。

[4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3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1页。

[45]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3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2页。

[46]程相占:《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一文根据时间顺序,概括了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即生态学立场、生态艺术理论立场、现象学立场、生态美立场、生态存在论立场、生生本体论立场、实践美学立场和生态型美学立场,而后以生态实在论作为哲学基础,将这八种立场的核心命题与关键词有机地整合起来,可见生态实在论是生态美学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

[47]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6.

[48]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5-6.

[49]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50-51.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50]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4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51]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4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52]Yi-Fu,Tuan.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and Values.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74,p.96.

[53]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12.

[54][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1页。

[55][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序。

[56][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1页。

[57][加]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

[58]薛富兴:《艾伦·卡尔松的环境美学》,见[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59]Carlson,Allen.“On the Possibility of Quantifying Scenic Beauty,”Landscape Planning 4(1977),131-172.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1页。

[60]Carlson,Allen.“On the Possibility of Quantifying Scenic Beauty,”Landscape Planning 4(1977),131-172.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61]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6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62]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66.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9页。

[63]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89.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www.daowen.com)

[6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90.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105页。

[65][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2页。

[66]参考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67]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68]程相占:《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合法联结—兼答伯林特先生》,《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

[69]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70]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16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

[71][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41页。

[72][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页。

[73]程相占:《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

[7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120.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3页。

[75]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6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76]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67-68.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77]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68.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78]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73.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6页。

[79]Carlson,Allen.“Hargrove,Positive Aesthetics,and Indifferent Creativity,”Philosophy and Geography 5(2002),224-234.

[80]Parsons,Glenn and Allen Carlson.Functional Beau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136.中译本参考[加]帕森斯、[加]卡尔松:《功能之美》,薛富兴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2页。

[81]周思钊:《与艾伦·卡尔森先生的通信》,《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通讯》2019年第5期。

[82][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0页。

[83]程相占:《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

[8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9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9页。

[85]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9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0页。

[86][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4页。

[87][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4页。

[88][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5页。

[89]Fels,Leonard A.“Aesthetic Decision-Making and Human E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VI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Bucharest:Editura Academiei Republic Socialist Romania,1977,p.369.

[90]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7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91]Rolston,Holmes,Ⅲ.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8.

[92]Rolston,Holmes,Ⅲ.“From Beauty to Duty:Aesthetics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in 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pp.325-338.

[93]Hargrove,Eugene.Found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9,p.168.中译本参考[美]尤金·哈格洛夫:《环境伦理学基础》,杨通进、江娅、郭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206页。

[94]Rolston,Holmes,Ⅲ.“From Beauty to Duty:Aesthetics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in 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pp.325-338.

[95]Thompson,Jenna.“Aesthetics and the Value of Nature,”in 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pp.254-267.

[96]Hettinger,Ned.“Evaluating Positiv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51(2017),26-41.

[97]Carlson,Alle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p.205.

[98]Carlson,Alle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p.205.

[99]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8页。

[100]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0页。

[101]Carlson,Allen.“Reconsidering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0(1986),21-2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102]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8页。

[103]Carlson,Allen.“Reconsidering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0(1986),21-2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104]Carlson,Allen.“Reconsidering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0(1986),21-2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105]Carlson,Allen.“Reconsidering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0(1986),21-2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106]Carlson,Allen.“Reconsidering of Architecture 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0(1986),21-27.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107]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3页。

[108]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201.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4页。

[109]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203-20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6页。

[110]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p.205-206.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8-199页。

[111]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210.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4页。

[112]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215.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8-209页。

[113]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3页。

[114]Hospers,John.Meaning and Truth in the Arts.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6,pp.11–15.

[115]Carlson,Allen.“On Aesthetically Appreciating Human Environments,”Philosophy & Geography 4(2001),9-24.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9页。

[116]Carlson,All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Ecoaesthetics and Wester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Philosophy East & West 67(2017),117-139.中文出处见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117][加]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

[118]Carlson,All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Ecoaesthetics and Wester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Philosophy East & West 67(2017),117-139.

[119][加]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

[120][加]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

[121]Carlson,All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Ecoaesthetics and Wester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Philosophy East & West 67(2017),117-139.

[122]Toadvine,Ted.“Ecological Aesthetics,”In Hans Rainer Sepp and Lester Embree,eds.,Handbook of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New York and Heidelberg:Springer,2010,p.86.

[123]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124]Carlson,All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Ecoaesthetics and Wester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Philosophy East & West 67(2017),117-139.

[125]Carlson,Allen.“Environmental Aesthetics,Ethics,and Eco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76(2018),399-410.

[126]Carlson,Alle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Ethics,and Eco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76(2018),399-410.中文材料见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127]Carlson,Allen.“Environmental Aesthetics,Ethics,and Eco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76(2018),399-410.

[128]Carlson,Allen.“On the Possibility of Quantifying Scenic Beauty,”Landscape Planning 4(1977),131-172.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129]Carlson,Allen.“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Values 19(2010),289-314.

[130]Carlson,Allen.“Environmental Aesthetics,Ethics,and Ecoaesthetic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76(2018),399-410.

[131]曾繁仁:《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

[132]程相占:《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

[133]Carlson,Allen.“The Requirements for an Adequate Aesthetics of Nature,”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4(2007),1-13.中译本参考[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薛富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71页。

[134]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51.

[135]Carlson,All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Ecoaesthetics and Wester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Philosophy East & West 67(2017),117-1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