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生态美学史: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渊源与背景

西方生态美学史: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渊源与背景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以各种不同形式反映与生态相关的思想早已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但人们生态审美观的建立是在后现代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下。这或许可以看作拉美生态美学思想的雏形。其后,西班牙语世界的文人艺术家通过各自的作品表达其对“自然之美”的关注与颂扬。当人们的生存受到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后,西班牙及拉美各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应运而生,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

西方生态美学史: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渊源与背景

纵观人类历史,以各种不同形式反映与生态相关的思想早已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但人们生态审美观的建立是在后现代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经济与文化形态的形成为生态美学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生态美学才在生态批评的诱导与建构作用下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

早在哥伦布征服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古印第安文明就将那里的美丽自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沃土。印第安人膜拜自然造物、通过审视自然之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玛雅人的《波波尔·乌》(Popol Vuh)描绘了大自然中造物的人、神的传说,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其乐融融的画面视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美好。这或许可以看作拉美生态美学思想的雏形。美洲的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印加文明都展示出崇尚自然、信奉神明和自然造物的生态思想,这些对自然的特殊审美影响到后世人们的生态美学观。

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在十五世纪开启了征服美洲的历史时期。他在寻找新大陆的《航海日记》以及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中,赞美美洲大自然风景。与其同行的欧洲探险者也感慨美洲神奇美丽的大自然,纷纷撰文书写并赞美那里的自然生态和奇妙见闻。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通过作品、绘画或其他艺术方式初次展现了各自的生态审美观。《航海日记》中详细描绘了美洲大陆辽阔、富饶的自然风貌,热情淳朴的印第安土著居民及其风俗,成为世人了解美洲自然生态的第一扇窗。

其后,西班牙语世界的文人艺术家通过各自的作品表达其对“自然之美”的关注与颂扬。如人文主义者安德烈斯·贝略(Andrés Bello)在《与诗谈话》(Alocución a la Poesía,1823)中号召人们“回到大自然中去”,领略淳朴自然的纯美;在《热带农艺》(La agricultura de la zona tórrida,1826)中,又以生态审美的视角描绘了美洲绚丽多彩的大自然。诗人何塞·桑托斯·乔卡诺(José Santos Chocano)在《美洲之魂》(Alma américa,1906)中讴歌美洲大陆风物世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深切热爱。神甫埃尔内斯托·卡尔德纳尔(Ernesto Cardenal)的《宇宙颂歌》(Cántico cósmico,1989)通过讴歌自然之美和人类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思想。奥拉西奥·基罗加(Horacio Quiroga)的《丛林的故事》(Cuentos de la selva,1918)描写了热带雨林、河流、树木动物等自然风光,倡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与动植物和平友爱、互帮互助。阿莱霍·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的《消失的脚步》(Los pasos perdidos,1953)将自然看作是人类返璞归真、净化灵魂的场所等等。[1](www.daowen.com)

作为宗主国的西班牙由于位处欧洲,其社会发展和生态历程大抵与欧洲历史发展同步,而在其统治下的拉美大陆则不同。西方殖民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美洲风貌。为了摆脱殖民,拉美各国展开了革命运动独立战争,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拉美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也于二十世纪末进入了谋求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拉美社会、生态问题丛生,加上美国等西方强国加紧资本渗入,大量开发和利用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现代化的弊端让拉美人民生存受到巨大的威胁,自然环境也面临危机。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以来,迫于内忧外患的政治情形,拉美人民无暇顾及自然之美,一度忽视生态环境,直到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生态危机显现,人们才重新关注起这个曾经被描写作“圣地”“天堂”,而如今却成为文人笔下“地狱”的美洲。此时,人们意识到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克服现代化弊端,这就需要在观念上呼唤一种重新审视人的生存与自然之美的生态审美观,从而指引人们正确前行。

当人们的生存受到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后,西班牙及拉美各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应运而生,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西班牙在九十年代发起了环境运动,拉美各国“由环保主义者、城乡妇女、当地群众、工人、健康部门的官员和农民等人员参加的组织和运动正在就生态、人类及公有生产条件与资方和国家进行着一场斗争”[2]文学艺术界也掀起了环境保护浪潮。目光敏锐的作家和批评家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作家以环境为主题创作出生态文学作品;批评家则用生态批评的视角评判导致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的人类行为;艺术家也通过各自的生态创作和国内外的作品展出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捍卫和对生态破坏的声讨,并试图在创作中探讨应对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

这种对现代化弊端的生态危机作出回应的举措是人们思考当前生存状况后形成的新的存在论哲学和美学,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已经成为关系到整个人类命运的时代课题。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态审美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突破了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观点,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力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正是在生态批评倡导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和还人性以自然,倡导重建人与自然精神、物质合一的环境下,生态美学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