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等级划分及治疗方案

大学生心理问题等级划分及治疗方案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问题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辅导。其显著特点如下:强烈的心理反应。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此状态的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大学生心理问题等级划分及治疗方案

心理问题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1周、1个月、1季或1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如下所述:(www.daowen.com)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念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辅导。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显著特点如下: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黏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3)损害大。此状态的人不能或仅能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此状态的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便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便成了半个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