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空间思哲:轴场线群与能量场

空间思哲:轴场线群与能量场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多个轴场线共筑的轴场线群,才是最常见的场域面貌,并构成了空间的能量场。图6-1-8轴场线群与场域能量打一比方:能量场有如各条支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相互汇合,相汇的各支流在冲撞后瞬间获得力量的平衡,形成新的势能与合力。所以能量场是一股完整的气场,又称空间态势。空间态势充满张力,反向对撞,中心平衡,合并成统一的空间能量场。

空间思哲:轴场线群与能量场

以单个轴场线所示的场域能量,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基础状态。事实上,多个轴场线共筑的轴场线群,才是最常见的场域面貌,并构成了空间的能量场。

通常,某些场景,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场所,会使人体会到一股潜在的能量,抑或说是气场。那么,场域能量究竟为何物?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简而言之,场域能量就是存在于场域中的多股力量,在方向与大小上形成交汇,构成场域的对比冲突,且交汇冲突的各方,在相遇时产生能量,形成最终的平衡与合力,出现场域新的秩序关系,即“能量场”。如此,反映在轴场线的表述上,就是原本来自不同方向角度的轴场线,因碰撞导致了“轴场线群”的诞生(见图6-1-8)。

图6-1-8 轴场线群与场域能量

打一比方:能量场有如各条支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相互汇合,相汇的各支流在冲撞后瞬间获得力量的平衡,形成新的势能与合力。

假如各矛盾冲突的力量,无法构成新秩序的平衡统一,那么诸多的对抗,亦只能是一片散沙,彼此抵消,最终无法形成空间的能量场。反映在轴场线上,亦就是一群无序散乱的局部箭头,无法聚合成具有秩序的态势。

所以能量场是一股完整的气场,又称空间态势。其间的力量彼此相互映衬,集结为一个整体态势,形成“轴场线群”,使矛盾平衡后的能量获得新的秩序。

但凡一眼望去,就明显富有感染力的场域,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环境,究其空间,都具备场域态势。

如下引用一组空间,来解析空间能量的态势。所运用的绘图分析方式,尽量回避具象形象的出现,以说明场域力量与方向之间的对抗平衡,旨在帮助理解如下每一空间的抽象关系。所选用的空间类型包括自然地貌、城市街景、风景园林、建筑内外等(见图6-1-9~图6-1-13实景分析)

实景分析(一)

图6-1-9 威尼斯街景 a.现场照片 b.空间结构 c.平面态势 d.立体态势

街景一角,空间平朴生动。河道两岸互为对峙,转折流动,呈夹持之势;建筑形态渐次叠落,成角介入,构成力量对比,与河岸转折同构。空间态势充满张力,反向对撞,中心平衡,合并成统一的空间能量场。

实景分析(二)

图6-1-10 自然山脉 a.现场照片 b.空间结构 c.平面态势 d.立体态势(www.daowen.com)

照片摄于希腊伯罗奔尼撒群山半岛。途中不经意的一瞥,顿感山势聚气,平凡的地景呈现出交插、升起、回转、奔腾、高扬的空间态势,彼此不同方向的力量汇合为整体的场地合力,空间充满能量。

实景分析(三)

图6-1-11 苏州拙政园 a.现场照片 b.空间结构 c.平面态势 d.立体态势

典型的传统江南园林,没有几何秩序的井然,但有气韵生动的场所。构筑物之间互为成角穿流、斗心交汇;路径起伏蜿蜒、曲折迂回;又与自然枝叶、静水碧潭形成虚实对比;刚柔反差,使万物和谐一统,集天地之气,将来自不同方向的空间力量合成整体场所的能量场。

实景分析(四)

图6-1-12 耶路撒冷胡瓦犹太会堂(Hurva Synagogue)
建筑设计路易斯·康

a.建筑模型 b.建筑平面 c.建筑剖面 d.平面态势 e.剖面态势

实景分析(五)

图6-1-13 法国拉图雷特修道院 (Convent of La Tourette)
建筑设计:勒·柯布西耶

a.现场照片 b.空间结构 c.剖面态势 d.横剖态势

修道院建于一片开阔的山坡上,一组建筑围合成向天开口的大型矩状院落。矩状平面内纵横分割,围中见围,层层套叠,层次丰富。设计顺应山坡斜面,在建筑中引入斜向有力线,与整体建筑水平围合线构成对比,营造出场所若干视觉兴奋点,且斜向线同时贯彻于整体建筑立面两端的对角连线,保持与坡地平行。被围合的空间开口,伴随不同方向的斜向有力线,汇成向天升昂的态势,空间充满气势。

通过上述实例的现场感受与描述,分析空间态势,凭借时间维度的介入与感官的综合感知,最终使空间态势体现为一种对环境的心理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