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启发世界一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启发世界一流大学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大学的转型发展仍在进行中,麻省理工学院以教育变革为其转型之根本,由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教育实践的变革,进而实现战略转型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很多大学借鉴。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我国大学应当加强教育理念研究,对自身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改革的战略、进程与举措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统筹安排。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启发世界一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转型发展过程与我国很多大学,包括一些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大学非常相似。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从教育开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变革一直是其发展、变革和壮大的主旋律。我国大学的转型发展仍在进行中,麻省理工学院以教育变革为其转型之根本,由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教育实践的变革,进而实现战略转型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很多大学借鉴。

1.关注社会发展,勇于开拓创新

自大学产生以来,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大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关系之一。在古典大学漠视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大学轻视社会需要的时代,新生的麻省理工学院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教育导向,创新教育理念,建立起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模式,满足了社会工业化进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不仅如此,在其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麻省理工学院不保守,不落后,勇于开拓教育的新视界,根据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新的教育实践,长期引领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新方向,成为最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很多工科大学或过去行业部门举办的大学大都经历过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些大学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改革开放时期进行了或主动或被动的教育改革,试图转变过去单纯的工程教育或技术教育的模式,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发展需要。但这种转变并不顺利,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虽然增加了,但教学却并没有发生改变,与以往并没有什么差别,所谓的多科化或综合化只不过拼盘式地增设了一些学科专业而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没有进行教育理念的适应性转变,尤其是在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素质结构与学科专业关系的认识上没有取得新的突破,改革过于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

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我国大学应当加强教育理念研究,对自身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改革的战略、进程与举措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放在首位,用思想引领行动,想明白了再着手改革,尤其是面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人才需求,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问题,要想清楚弄明白。应当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改变简单的领导号召、院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建立专家咨询研究、院系广泛调查、领导集思广益的自下而上的决策和推行机制,使教育改革不再是领导的行政指令性要求,而是广大教师和各院系的自觉行为,强化基层对教育改革的责任心和参与度,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唯有如此,大学教育改革方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2.给学生提供实在的实践机会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注重实践教育,从通识教育开始,就为学生开设科技实验课,而且规定了必修课程门数和要求达到的学分数;在专业教育中利用丰富先进的实验条件,将实验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了多种研究、实践计划,如“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独立活动期”“工程实习项目”“媒体艺术与科学新生计划”等,为学生自主研究与实践提供各种条件和方便,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超群,在科技创新、项目组织与管理、工程设计与领导等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华,其师生在20世纪历次科技革命中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我国大学长期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在实践教育中,又重验证性实验和一般的见习,轻创新性实验和实战性实践。加上经济体制改革后,不少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很多大学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育面临困境,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这种状况无助于改善大学教育质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不利于大学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无益于科技创新和进步。

我国大学应当扭转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风气,改变在实践教育上存在的有条件就做,没有条件就少做或不做的态度,从手心手背的关系来理解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及其意义,将实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应当切实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让实验回归其本源,彻底改变那种实验按照教材设计或教师安排来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组织实验设施和材料,自己操作实验器械,自己记录实验过程,自己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应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学科专业教育特点,努力在校内和校外建立持久稳定、质量有充分保障的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将所学习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丰富见识,发展才能。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教育条件和机会,在经费、场地、教师指导、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提供便利,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专业和社会发展舞台的延展,为学生成才成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发展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做了完美的注解,再没有比它更恰当的案例了。麻省理工学院发展之初,尽管有一定的人文教育,但不多不成体系,也没有形成风气。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它仍然没有形成重视人文教育的氛围。这也注定了它在美国和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还不能达到顶峰。《刘易斯报告》对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使麻省理工学院又一次领导了美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人文教育的加强使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凤凰涅槃的过程,它的人才培养开始走向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也使它开始真正走向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我国大学由于长期受高度专业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形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而治之的局面,在专业教育之外只开设少量的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体育等课程。即便实行学分制、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以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在传统的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常常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口头上重视,实际的教育教学上不重视,造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割裂,使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我国大学应当切实转变观念,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刻反思高度专业化教育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不可割裂的一驾马车的左右轮的观念,积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建构和教学活动与学时的组织与配置,使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应当加强大学生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认识、解释、适应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养成一腔人文情怀,在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文科院校应当加强科学学科建设,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师资队伍;理工科院校应当加强人文和社会学科建设,提高人文和社会科学师资水平,保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平衡发展、和谐共生,共同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水平人才服务。

4.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根本职能在于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不只是基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培养负责任的大学生既是大学对学生个人的义务,也是大学的社会使命所系。麻省理工学院将大学的教育职能与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培养能够担负社会责任的领袖人才,为国家强盛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麻省理工学院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袖才能的培养融入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萌发出高远的社会理想、浓厚的社会责任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这也是为什么麻省理工学院众多毕业生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存在缺少落实,口头说教多,大话、空话、套话多,与课程教学联系少,与专业教育联系少,与社会实践联系少等问题,所以,教育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学生表现出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重个人发展价值、轻国家社会发展意义,重自我价值实现、轻社会价值达成,重个人利益维护、轻社会利益保障等问题。

我国大学应当从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深入研究当代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教育的特性和大学生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提出思想品德、社会价值、人生意义的教育目标。将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需要与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相联系,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增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修养,提升其社会认知水平,升华其社会使命感和服务社会的自觉性。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组织和领导才能,拓宽专业教育面向,在专业教育中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临机应变能力、决断行动能力,使其走向社会后能够利用其专业造诣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的层面上服务社会,在社会事业中实现其人生价值

5.要有与全世界分享的气魄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常它主要表现为学术的国际交流,更多的是学者之间留学互访和合作研究等。麻省理工学院有着与其他大学共同的教育国际化实践,但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充分地利用了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国际学术交流的便利,实施了“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项目,使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一流的虚拟大学,使不同时空的各国民众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分享其优质教育资源,显示出其与世界共享的博大胸怀与气魄。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气魄上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因为即便同城同地,甚至一墙之隔的大学,也难以相互共享教育资源。封闭办学、不与人分享的教育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教育,是缺少活力和生机的教育,是不思进取和平庸的教育,是不自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固有属性和时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我国大学应当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近些年一些大学所开展的优势学科的国际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扩大开放,有利于大学将学术的普世性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付诸实践,将共享理念植入大学精神中去,努力扩大开放性,拓展共享覆盖面,使国际化特征更加显著地得到体现。我国大学应当改革各种阻碍教育共享的规章制度,从推进校内教育资源共享开始,逐步扩大到同城、全国,以至走向世界,在共享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共享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组织和形式,使教育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更好的适应性。应当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育,尤其是应当借鉴高等教育强国大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改革教育教学制度,提高教育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素养,增强教育的国际适应性,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和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应当加强面向世界办学,尤其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大学,要有与世界分享的勇气和魄力,在开放共享中一方面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中国特色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中获得创新和超越的动力与智慧,最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2013—2014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Times Higher Education)[EB/OL].[2013-09-16].http://www.idp.cn/temps/2013—2014/.

[2]2013—2014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Times Higher Education)[EB/OL].[2013-09-16].http://www.idp.cn/temps/2013—2014/.

[3]MIT[EB/OL].[2010-07-20] .http: //baike.baidu.com/view/74918.htm.

[4]美、德部分著名高校风采录[EB/OL].[2010-07-20].http://202.121.15.143/aspfiles/document/b32/ab320443.asp.

[5]Richard M.Freeland.Academia's Golden Age: Universities in Massachusetts,1945—1970[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3.

[6]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3):1-7.

[7]AAU Members[ EB/OL].[2010-06-19].http://www.aau.edu/about/default.aspx? id=4020&linkidentifier=id&itemid=4020.

[8]肖咏梅,曾晓萱.80年代MIT校长保罗·格雷的教育思想[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1):97-102.

[9]About MIT Sloan [ EB/OL ].[ 2010-06-22].http://mitsloan.mit.edu/about/background.php.

[10]Mission and Origins[EB/OL].[2010-06-24].http://web.mit.edu/facts/mission.html.

[11]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3):1-7.

[12]蔡克勇,张秀梅.创造未来向前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J].教育发展研究,1999(9):80-82.

[13]郜承远,刘宁.麻省理工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81.

[14]Emma Savage Roge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William T. Sedgwick. Life and Letters of William Barton Rogers[M].Cambridge: The Riverside Press, 1896:223.

[15]About MIT's School of Engineering[EB/OL].[2010-06-19].http: //engineering.mit.edu/about/.

[16]Media Lab[EB/OL].[2010-06-19].http://sap.mit.edu/divisions/media_lab/O-verview/.

[17]Academic Programs [ EB/OL].[2010-06-19].http://mitsloan.mit.edu/academic/.(www.daowen.com)

[18]About MIT's School of Science [ EB/OL].[2010-06-19].http://web.mit.edu/science/about/index.html.

[19]MIT SHASS Offers 19 Undergraduate Majors[EB/OL].[2010-06-19].http://shass.mit.edu/undergraduate/mmj/majors.

[20]Julius A.Stratton, Loretta H.Mannix, Paul E.Gray.Mind and Hand—the Birth of MIT[M].Cambridge:MIT Press,2004:1.

[21]Emma Savage Roge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William T.Sedgwick. Life and Letters of William Barton Rogers[M].Cambridge:The Riverside Press, 1896:372.

[22]Laboratory Requirement[EB/OL].[2010-07-02].http://web.mit.edu/catalog/overv.chap3-gir.html.

[23]Laboratory Requirement [ EB/OL].[2010-07-02].http://web.mit.edu/catalog/overv.chap3-gir.html.

[24]Laboratory Requirement Subjects[EB/OL].[2010-07-02].http://web.mit.edu/catalog/overv.chap3-gir.html.

[25]IAP Overview[EB/OL].[2010-07-07].http: //web.mit.edu/iap/overview/index.html.

[26]IAP Overview[EB/OL].[2010-07-07].http://web.mit.edu/iap/overview/index.html.

[27]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3):1-7.

[28]郜承远,刘宁.麻省理工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25.

[29]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3):1-7.

[30]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al Survey to the Facult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Cambridge: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49 :171.

[31]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3):1-7.

[32]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al Survey to the Facult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Cambridge: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49: 9.

[33]Physic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 EB/OL].[2010-06-27].http://web.mit.edu/catalogue/overv.chap3-gir.shtml.

[34]General Institute Requirements[ EB/OL].[2010-06-27].http://web.mit.edu/catalogue/overv.chap3-gir.shtml.

[35]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5.

[36]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8.

[37]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5.

[38]The STS Forum: MIT's Responsibility in a Dangerous World[EB/OL].[2010-06-29].http://mitworld.mit.edu/video/93.

[39]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5.

[40]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5.

[41]陈学飞.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8.

[42]Global MIT Collaborations [ EB/OL].[ 2010-06-27].http://global.mit.edu/research-projects.html.

[43]Global MIT Collaborations [ EB/OL].[ 2010-07-11].http://global.mit.edu/research-projects.html.

[44]What is MIT Doing Globally[EB/OL].[2010-07-11].http: //global-demo.mit.edu/mit-action.html.

[45]What is MIT Doing Globally[EB/OL].[2010-07-11].http: //global-demo.mit.edu/mit-action.html.

[46]Educating the World[EB/OL].[2010-07-13].http://global.mit.edu/researchprojects.html.

[47]Anne H.Margulies and Jon Paul Potts.A New Model for Open Sharing[EB/OL].[2010-07-11].http://mitworld.mit.edu/video/208/.

[48]A Message from the President[EB/OL].[2016-02-25].http://www.myoops.org/cocw/mit/Global/AboutOCW/presidents page.htm.

[49]President's Message [ EB/ OL ].[2010-06-27].http://ocw.mit.edu/OcwWeb/web/about/ president/.

[50]President's Message [EB/OL].[2010-06-27].http://ocw.mit.edu/OcwWeb/web/ about/ presiden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