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已出版和拟出版的《尼山圣源书院》目录

已出版和拟出版的《尼山圣源书院》目录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尼山铎声——“当代儒学创新发展”专题目 录尼山圣源书院院训院规牟钟鉴:发刊词【当代儒学理论创构】牟钟鉴:新仁学构想吴 光:论民主仁学的基本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颜炳罡:以仁义为体,以自由民主为用——兼谈“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高予远:仁者宇宙心[美]成中英:儒家哲学的理论重建及其五项实践林安梧:百年学术话语转换与儒学的命运——兼论“后新儒学”与21世纪多元文化的可能向度黄玉顺:生活、情感与正义—

已出版和拟出版的《尼山圣源书院》目录

1.尼山铎声——“当代儒学创新发展”专题

目 录

尼山圣源书院院训院规

牟钟鉴:发刊词

【当代儒学理论创构】

牟钟鉴:新仁学构想

吴 光:论民主仁学的基本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

颜炳罡:以仁义为体,以自由民主为用——兼谈“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

高予远:仁者宇宙心

[美]成中英:儒家哲学的理论重建及其五项实践

林安梧:百年学术话语转换与儒学的命运——兼论“后新儒学”与21世纪多元文化的可能向度

黄玉顺:生活情感与正义——我的儒学研究

郭 沂:道统·经典·哲学——当代儒学范式初探

【儒学在当代】

张立文:儒学与人生

钱 逊:关于儒学复兴的几点想法

周桂钿:儒学现代化

李景林:儒家王道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杨国荣:现代视域中的儒学

【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儒学发展】

[美]安乐哲: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关于“人”概念的对话

[美]熊 玠:从“文明冲突”、华尔街崩溃与全球金融秩序震荡之际看西方文化没落及中华文化复兴之必要

[澳]李瑞智:儒家的崛起和柏拉图的衰落

田辰山:中西文明比照视野的尼山新儒学

【书院与当代教育

王殿卿:书院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

刘国强:新亚书院的创校简史及其文化教育理想——本中国传统书院之优越以融合西方大学导师制

张 践:当代学校教育的困境与书院教育的机遇

【特稿】

王殿卿、陈洪夫:尼山圣源书院创建回顾与未来展望

牟钟鉴:痛悼冠之兄

2.尼山铎声——“新仁学与儒学创新”专题

目 录

【牟钟鉴新仁学研究】

赵卫东:群贤毕至 共论仁学——“新仁学与儒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韩 星:新仁学构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郭 沂:新仁学及其理论贡献

彭永捷:儒家道统与当代儒学——兼评牟钟鉴新著《新仁学构想——爱的追寻》

赵卫东:牟钟鉴先生新仁学述评

魏 涛:多元文化融通背景下传统儒家仁学理论形态现代转换的新探索——从牟钟鉴《新仁学构想》到陈来的《仁学本体论》(www.daowen.com)

【仁学纵横】

吴 光:儒家仁学的回顾与展望——兼论“民主仁学”的理论架构

涂可国:儒家仁学与人的发展

李慧子:先秦社会转型与孔孟荀仁学思想的嬗变

李浩然:“管仲非仁者与?”——对孔子“仁”概念的一个考察

【儒学新论】

杨朝明:认识儒学价值需要正本清源

赵法生:荀子人性论辨证

高予远:“天下一家”与神圣血缘伦理——兼评《正本清源论中西》

周玉银:《周易》的婚恋与家庭观

王 超:《梁集诸说辨》中田艮斋对梁任公之批判

【特稿】

王殿卿:新时期儒学大事记

3.尼山铎声——“儒学与政治”专题(拟出版)

目 录

李浩然:“2015尼山新儒学论坛——儒学与政治”学术研讨会综述

【儒学政治理论的创新发展】

安乐哲:如何构建现代儒家民主(或“为何民主实践一定不能枉顾理想”)

林安梧:从“道的错置”到“道的正置”——兼论“后新儒学”及其“公民儒学”建立的可能

赵卫东:21世纪儒家三层并建的构想

【儒家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化】

洪修平:发扬儒学的经世价值,克服儒学的工具化倾向

王钧林: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与传统智慧

张荣明:儒学的两种形态及其演变

黄玉顺: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

郭 沂:儒学与民主——中国之路的基本方向

林存光:自我与政治:儒学范式的两个维度及其历史转换

白彤东: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赵法生:国教之争与康有为儒学复兴运动的失败

方朝晖: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儒学与西方政治思想之比较】

熊 玠:比较儒家思想与基督文化人性善恶之别看中西政府功能与职责的差异

【历代儒家的政治思想】

韩 星:霸王之道,皆本于仁——经学视野下董仲舒的仁政王道思想

吴龙灿:汉代政治与儒学的互动及其启示

朱汉民:宋儒义理之学新诠

孙宝山:黄宗羲的法思想解析

李浩然:“察之几微”与“以情絜情”——戴震“理”的政治向度

(郭沂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