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土司与头人》。
近有马泽昭君,著《打箭炉调查一文》“原题西康内地调查,其实只记打箭炉一城之事,想系报馆将题标错”,在新川报发表,谓:“(康熙二十八年,成都派员前往调查户口,将十三部落,改为十三锅庄,……时江忖与清室声气相通,权势日重,承受意旨,将十三锅庄分四十八锅庄以弱其势,每锅庄百户,设土百户一员)云云”,实系误记,考锅庄起源,为各地头人为候差便利,在土司衙署附迎,建筑长住候差之房屋,原明正土司所管,地方辽阔,各区头人,例来土署候差,并料理临时征调之事,如系不常候差,固可支搭账房,差毕即可撤去,明正差徭繁数,各区头人,几乎终日派人在此伺候,故建碉房,为长住计,打箭炉为商业区,故又兼营商业也,锅庄,谓安锅熬茶长住之房屋,乃系汉语[打箭炉通行汉语],若以房屋之性质言,则可称为“头人办事处”,或候差房,又为头人之商店,亦可称为各部落之会馆,十三锅庄者,明正土司原管地方[鱼通、孔玉,雅拉拉沟等处皆是]十三头人之候差处,四十八锅庄者,康熙四十年招降附隶明正之关外四十八百户之办事处,非自十三锅庄所分成也,此可以乾隆《雅州府志》为证,志云:“该土司所管锅庄头人十三名,共四百六十五户,新附土司夷民六千八百四十二户”,又云:“新附口外安抚司六,土千户一,土百户四十八”,并载其名、地、民户、赋贡数目,此六安抚司,为瞻对、喇滚、□副、巴底、革什咱、绰斯甲,一土千户即咱里土司并有印信、号纸,为独立部落,仅附明正朝贡,惟四十八土百户,无印信、号纸,位势卑□,渐移为明正部属,故有四十八锅庄侯差也。(https://www.daowen.com)
打箭炉地位高寒偪窄,不产五谷,而能成为人口二万以上之都会者,与此事颇有关系,故详正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