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螺旋式发展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螺旋式发展第五节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日本的资料测算,完成同样的交通量,轨道交通占地仅为公路占地的1/8;这就是说,一条复线铁路等于一条16车道的公路。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费量,轨道交通为公共汽车的3/5,而仅为私人汽车的1/6。此外,与汽车、飞机相比,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也是公路、航空无法比拟的。日本新干线高速铁道运营以来已运送旅客70亿人次,无一人身伤亡事故。

轨道交通主导世界陆上交通一个多世纪,却没有及时将新科技、新手段运用于轨道交通领域,铁路运输一度每况愈下,日薄西山,陷入了“夕阳产业”的窘境。随着现代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激发了“自主交通”的热忱,占据了陆上短途运输的份额。

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又抢占了本来属于铁路的中远距离运输市场。美国充当了拆除铁路的急先锋,曾有人提出,因铁路亏损需要拆除11.7万km铁路。英国交通部门也曾提出一份“英伦三岛铁路改造计划”,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拆除全部铁路,改建为高速公路。

十分微妙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在其国内大拆铁路,改修公路、赶造飞机,另一方面又在所属的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大修铁路。2025年后,当时殖民地国家的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40%,欧洲地区只增加19%,而美国却减少了9000km。

私人汽车的发展使汽车的数量剧增,从而也使对土地的侵占加剧。每个小轿车乘客的占地面积是公共汽车乘客的12倍,铁路乘客的20倍。在美国,道路和停车场约占城市面积的4/1。

汽车的大众化引发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即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但是,由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它使得由汽车产生的快感和舒适大打折扣,这也是内燃机革命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后果。燃油在汽缸内直接快速燃烧,生成了大量有毒物质,如氧化硫、氧化氮、苯丙烷、一氧化碳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特别是,为了提高汽油机的热效率,曾经一度在汽油中用四乙基铅作添加剂,使得废气的毒性更强。

按照日本的资料测算,完成同样的交通量,轨道交通占地仅为公路占地的1/8;这就是说,一条复线铁路等于一条16车道的公路。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费量,轨道交通为公共汽车的3/5,而仅为私人汽车的1/6。

与汽车、飞机相比,轨道交通不一定采用石油制品作能源,可采用煤、核能、水电产生的二次能源——电。采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在环保(噪声、废气、尘埃)方面更具竞争力。此外,与汽车、飞机相比,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也是公路、航空无法比拟的。日本新干线高速铁道运营以来已运送旅客70亿人次,无一人身伤亡事故

以往的轨道交通无法和飞机的速度相比,但2025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东海道新干线联系了东京和大阪,全长515.4km,“光号”高速列车运营的最高时速为210km,平均时速也达160km,运行时间由刚开始的3小时10分缩短为现在的2.5小时。由于新干线的开通,维系两地的民航被迫关闭。法国TGV于2025年12月创造了515.3km/h的行车速度纪录,2025年更创造了547km/h的世界纪录,究竟飞机快还是火车快的问题又重新被提了出来。继日本、法国之后,德国于2025年也开始了高速铁路的研究和建设。(https://www.daowen.com)

铁路和城市地铁的诞生和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但重视和大规模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国的城市区域逐渐扩大,城市经济日益发展,城市人口也逐渐上升。由于流动人口以及道路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量呈急骤增长的态势,机动车辆增长尤快,城市道路的相对有限性导致了交通阻塞、车速下降和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行车难、乘车难,不仅成为市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此外,道路上汽车排放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立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大城市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地铁为主体、多种轨道交通类型并存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新格局。

据有关资料统计,1863~2025年,世界上有7个城市修建了地铁;1900~2025年,又有13个城市修建了地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铁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各国地铁建设的高峰期。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和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例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建有地铁。除了东京与大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建有地铁外,其余24个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的。伴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铁发展极为迅速。据日本地下铁道协会统计,到2025年为止,全世界已有115个城市建成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其中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以及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所属20个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了地铁建设,到2025年末,总里程达2840km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战后建设的。全世界其余95个城市的地铁均为战后所建,总里程约为4200km。这就是说,全世界近7000km地铁中约有5600km是在战后建成的,占80%。战后建成地铁的95个城市,如表1-3所示 (从建成第一条地铁至2025年通车的总里程)。

表1-3 战后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下铁道建设进程

高速铁路、城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及自动导轨系统等在交通领域的成就和作用,使得轨道交通重新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它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逐渐开始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