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南朗—中山—南朗。
一条浅浅淡淡的职业生涯轨迹,记载着一位挚爱教育事业的追梦者脚步:翠亨是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亦是我心中的圣地,2025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座村镇的初级中学——翠亨中学,这里是我教育职业、人生成长的起点。2025年,翠亨村镇并入南朗镇。2025年,被调入镇里最大的学校——云衢中学负责教学管理工作。2025年,进入镇教育主管部门承担全镇中小学的教科研管理工作。2025年10月,被调入中山市教育局招生部门,进入中山教育人梦寐以求的“庙堂”。2025年9月,又申请回到南朗这方热土,重新抒写对基层教育的一掬挚情。
这就是我迄今为止25年的教育职业之旅,也是一生教育梦的归宿地。蓦然回首间,这方热土见证了我的风华正茂,承载着我人生的每一个梦想……深情回眸间,请跟我一起回看几个镜头吧:
镜头一:“回归”
2025年8月28日下午2∶30,中山市南朗镇政府一楼大厅,我出现在会议签到处。在即将到来的3点钟,南朗镇党委政府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全镇奖教奖学表彰大会。看到我,很多来开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诧异不已,纷纷问道:“你回来了?”“你真的回来教办了吗?”“市教育局不是很好吗?你为什么调回来了?”
真的调回来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关我调回原因的版本众多,不一而足。其实真相并不似传闻那样扑朔迷离。
2025年10月,国庆节刚过,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简称市教体局)一位副局长打电话给南朗教办(名称一直在变,历称教育办公室、教科文卫办公室、文体教育局,现名教育事务指导中心)主任,说市教体局急需用人,看中了黄嘉宏,请予以支持,并马上进入调动程序。教办主任一听,不同意放人。无奈之下,教体局局长、副局长分别给镇党委书记及镇长打电话,请求支持,教办主任才最终放人。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申请调回南朗教办,从教办主任到镇党委书记、镇长均马上同意了。市教体局局长、副局长最终也理解了,在不舍中同意我回镇区从事教育管理工作。部门负责人更觉突然,已逐渐习惯我的做事风格和效率,直言欣赏我的能力……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不似传闻那样复杂。这简单的“回归”背后,是自己对基层教育深深的热爱,对专业发展无比的挚情,更是对这一方热土无限的执着和深厚情意。
也有些教师表示:他回来了,我们心里就更“定”(放心)了,我们又有指路人了。其实,回归到南朗教育的大家庭中,最心“定”的是我自己,因为我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有了更坚实的着陆点。
镜头二:听课
“黄主任又来听课了。”只要走进南朗镇各中小学的大门,老师们私下奔走相告或见了我,一定会说这一句话。作为最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自己,一年之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泡在学校尤其是课堂里。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随堂课调研、组织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组织某个学科或某个年龄段的所有教师参加教学综合技能比赛(其中一项必有课堂教学评价)、组织学科组教研交流活动……作为教育者,我认为一切的教育梦想、教育宏图,其承载点必定是课堂;要使一切美妙的教育理念落地,其承载点也必定是课堂。课堂是学生成长成人的阵地,是教师不断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亦是一切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生发和完善的主渠道。
每一年,都要听200节左右的课。南朗镇有500余位中小学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叫出名字,几乎所有老师的课都听过,有些老师的课堂还进过不止一次。每次进课堂,都带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在老师缓缓呈现的40或45分钟的课堂里,我是一个学习者、观察者、记录者和思考者。每听完一堂课,都会利用课间时间和授课教师交流(评课)。首先,会称赞老师的可取之处,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赏,随后提出供老师思考和改进的建议。短短的交流,没有所谓的上下级关系,也没有疾言厉色或声色俱厉,只有和颜悦色的平等沟通。此外,若是对某校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课堂调研,也会做面向教师的集中反馈评价,和广大教师分享课堂的得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几年下来,我听课所用的簿子已积了厚厚的一摞,这是一笔值得珍藏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听过2000多节课之后,自己也慢慢整理出了自己的“一本三有”的常态课课堂观。“一本”即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课堂存在、教师存在的根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个“本”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目的是努力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真正的提高和进步。“三有”就是有目标(课堂目标明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监测)、有序(课堂管理有序、平等、尊重、自由)、有效(课堂效率高、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我把这些思考整理成《随堂课水平才是质量的根本》一文,发表在了2025年8月27日的《中国教育报》上,还被《教育文摘周报》全文转载。
镜头三:晨灯
我是一个执着的教育思考者,似一个常在稻田边奔走的“农技师”。作为一位连接理论和实践最密切的基层教育管理者,一方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引者,如果不经常深入学习和思考,久之便无发言权。
因此,我成为了一个执着不懈的教育阅读者(当然不只是阅读教育类的书刊)。在自己的人生里,没有消磨时光的麻将等娱乐为伴,一天紧张的工作之余,除了锻炼身体,把时间都留给了阅读和思考。每晚11点前必然安寝,睡前执一册书,斜倚床头,待上下眼皮开始亲昵,才放下书本,进入梦乡。清晨四五点钟,无需闹钟催促,已自然醒来。在万籁俱静的黎明前夕,泡一杯清茶,茶香袅袅间,展开一本书,进入思想的海洋。其实,自己读书比较杂,人生励志类的如《意林》《读者》,教育类专业书报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课程 教材 教法》《教师博览》,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雾都孤儿》《繁花》等,都会随缘涉足。
我是一个惯用笨办法的“笨伯”,无论读什么书,都会读两遍。第一遍细细地品着阅读,并做一些记号。如果是自己的书,常会圈圈画画,甚至写上感受。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轻轻地在当页折一个极小的角。读第二遍时,便摘录下值得学习的语句或思想精华。就这样,一本书无论如何都有读过的痕迹。看着已积累下的一摞摞摘抄本,感觉每一天都在收获,一点自足感油然而生。这一点点的自足感,也不断垫高着我的人生厚度,推促着我自己不断向前。(https://www.daowen.com)
作为一个工作较勤勉的人,正是有了长期的阅读积累,常将读书的收获和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思考。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天都会思考,在所读之书和自己的实践之间,是否有可以联系的支点,这个支点是不是可以成为撬动我工作创新的着力点,从而推动事业不断向前。还有一个小习惯,即手边常备一个小小的笔记簿和一支笔,只要有什么灵感,都会赶紧写进我的“锦囊”中。这个小小的簿子,在自己需要写工作小结、工作随笔、学科论文和管理心得时,就是最好的素材库。
因为热爱阅读,热爱教育,每天都用心地读书、生活、思考和实践,而这个习惯也推动着自己不断走在成功的路上。皇天不负有心人,25年间,我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已有近百篇。在此期间,我还攻读了在职教育硕士,并在工作后的第12年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最欣慰也最重要的是,南朗这一方热土,因我等几个教育追梦者的呼吁和引领,一批教育的有志者正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搅动着日渐“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朝着专业发展的方向一点点前行。
镜头四:“养料”
在南朗教育人这里,有两个交流的学习平台,分别是“南朗教育群”(QQ群)和《南朗教育》(期刊)。在Q群里,每周一必传送10—15篇教育教学文章到群共享,供全镇广大教师学习参考。现在改为每半月推送一次。
这件看似小小的工作,缘于2025年11月我与一位老师的谈话。他说一线老师很忙,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也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听后便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将读到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好文章记录下,一篇篇整理好后供老师们下载学习,还由此创立了一个“南朗教育公共学习邮箱”,共享账号及密码,方便老师进去下载资料,进行自我学习。后来,有了QQ,我便创立了一个“南朗教育QQ群”,把这些学习资料上传到群共享里,方便老师们学习。
这件小小的事情坚持了近八年,不曾停止过一个工作周,哪怕调入市教体局,也提醒同事不要断了这个供给老师们学习“养料”的渠道。
有人说,这世上最难的便是坚持。其实,只要热爱,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激情。坚持背后,安放着执着振兴南朗教育事业的梦。这梦,一个人不可能完成,需要一个有同样事业心的团队,一个能坚持学习、创新实践、思考的团队。我愿做这样的“吹号者”。
镜头五:文化(教育梦)
南朗镇是伟人故里,虽然我们一直以伟人故里人而自豪,但是南朗镇的教育软实力并不强,可以说与伟人故里的遐迩闻名无法相配。作为南朗教育人,面对较为薄弱的教育事业基础,改变、提升教育软实力责无旁贷。我和大家一起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如今走在了一条相对正确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上。
在实践中,我们慢慢摸索出了一条前进的路子——立足队伍促成长,抓实课堂提质量,定好评价作导向,特色推进展新貌,文化提升强品质。从2025年起,在领导支持下,针对存在于南朗教师队伍中“小富即安”的普遍心态,确定了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如教学技能综合比赛、骨干教师课堂大赛、某一学科教师全员性的教学综合技能赛、某一年龄段教师全员性的教学综合技能赛、新教师综合技能比武等,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成长的思路。所以,南朗镇几乎每一个学期都有一场面向全镇的大赛,老师们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到理解、支持并乐于展示参与交流。
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导向。为引导中小学校树立全面的育人质量观,我们学习了中山市教研室和东区教办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小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本镇的实际,制订了南朗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打破过去只评价语文、数学、英语等统考学科,以及只评价平均分等指标的一考定评价的做法,将这一范围扩充到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管理、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特长发展水平的评价,除语文、数学、英语外,还进行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学、书写(书法)等学科的全面评价。对各阶段学校的质量综合评价,也改变过去排出先后名次的做法,转变为只要达到既定的奖励标准,无名额限制全部可获一等奖。我们还利用每年镇政府奖教奖学大会的平台,大力表彰和宣传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对初中学校、中职学校的评价,参照市局的评价方案,实行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校质量的提升。
如今,各中小学已能自觉将工作重点放在抓队伍、抓全面质量提升上,然而一所学校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充分分析教育发展方向后,我们将建设有品质的学校文化作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南朗教育事业追求的方向。2025年,南朗镇就将学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建设作为一个突破口,从建立校本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起步,朝着打造特色学校教育,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和高品质文化努力。五六年来,南朗镇中小学的校园生动活泼,老师有事业发展的活力。这条高品质的学校文化之路还在延伸,不过只要心中一直有梦,总会有接近梦想的那天。
欣喜于自己能够成为伟人故里——南朗这一方热土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二十多年来,振兴教育事业的责任在肩,不敢懈怠,好在心中一直饱含着对这份事业的挚爱深情。甘愿捧出自己这颗滚烫的心,掬在手,往前走,扛稳那杆旗,携手可爱的南朗教育人,一同奔向那教育梦的彼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