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课程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学面临的变革

新课程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学面临的变革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面临如下众多变革:社会转型: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产品经济转变为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新课程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学面临的变革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面临如下众多变革:

社会转型: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产品经济转变为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高等教育转型: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人才市场转型:由供方市场转变为需方市场。

招生与就业转型:由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转变为非定向招生、宽口径培养、自主择业。

学习基础转型: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专业知识的“零起点”转变为在中小学已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多年(3—9年)。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对专业的性质与特征、领域与方向、层次与设置、培养目标与素质要求、课程与教材体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优化、专业规范与评估等一系列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笔者认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社会需求,立足专业创新,采取分层办学、分类培养模式,造就教育信息化与提高绩效所急需的大批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加强管理,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协调、高效、科学发展。

基于该指导思想和对AECT2004年教育技术新界定的理解,笔者建议,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作如下定位:(www.daowen.com)

1.密切联系社会转型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以社会(包括学校与企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市场和行业规范为调控机制,增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活力。

2.建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标准体系,避免专业发展的无序、无度与浪费。

3.采取分层办学、分类培养模式,避免专业层次不清、专业方向不明。

4.面向大教育,以促进学校教学和提高企业绩效为专业人才的两大就业(服务)领域。

5.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使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具有其他人才难以替代的素质特性。

6.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技术学专业内容,拓展专业方向,逐步提升专业层次。目前,重点要抓好七个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原理”、“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传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绩效技术”、“教育装备技术”)的培养方案研究与教材建设。

7.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按需设岗,对不能履行职责者应分流。

8.加强专业信息资源与环境建设。包括专业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潜件建设。特别要加强专业教学实验室、研究室、网上资源中心和图书资料室的建设。

9.加强管理,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结构优化,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为此,应建立专业教学指导、专业设置评审、专业质量监控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