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质改善实践: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

水质改善实践: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4各级河道水质现状单因子综合评价控制河长统计单位:km

水质改善实践: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

2.1.1 水质评价方法

本书评价采用上海市水资源普查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本次监测共布设2903个监测断面,控制河道总长为7334.4km,其中市级河道水质监测断面控制河长占总长的8.73%,区(县)级河道占总长的31.32%,村镇级河道占总长的59.95%。评价因子包括CODCr、CODMn、BOD5、NH3—N、DO、石油类、挥发酚等七项。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因子评价方法:采用指数评价方法,其评价公式为

式中 Pi——单因子指数;

Ci——某水质指标的实测平均浓度值,mg/L;

C0——某水质指标的评价标准,mg/L。(www.daowen.com)

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传统的单因子综合评价方法也称为单因子代表综合评价法,即以评价因子中污染最重的因子为代表,按其所属类别作为综合评价类型。

2.1.2 水质评价结果

河流水质评价的目的在于从河流整体的角度判别其水质状况。本市各级河道水质现状单因子综合评价控制河长结果见表4.4、图4.1,在7334.4km的控制河长中,单因子综合评价中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于Ⅴ类的长度分别占0.1%、0.9%、10.3%、20.1%和68.6%。

表4.4 各级河道水质现状单因子综合评价控制河长统计 单位:k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