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来成都才一年半的时间,23岁的南非小伙马特却像是一个老资格的“蓉漂”。尽管中文还不太利索,他却能在普通话、四川话和“川普”交织的语言环境中游刃有余。淘宝、微信和饿了么也是他的掌中宝,收快递、叫外卖毫不含糊。偶尔还要逛几圈菜市场,和一群大爷大妈们“挑三拣四”。
正儿八经介绍起来,他是一名“吃香”的外语教师,受聘于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和成都的青少年们打着交道。但在严肃的课堂外,他回归了自己的青春本色,骑着小轮车,和自己的BMX(自行车越野)队友们,混迹在成都大小运动基地,享受着极限挑战带来的刺激。
马特说,成都已经成了他长久的根据地,因为在这里有太多可以期许的可能。
川普学徒听得懂“抵拢倒拐”
时间拉回到一年半前。从某知名运动饮料公司离职后,马特飞离海天一色的伊丽莎白港阿尔戈阿湾,抵达气候温润的锦官城。
“Wow!”惊讶是马特踏上这座城市时的第一反应。家乡伊丽莎白港带着一点维多利亚时期风格,城市色彩复古又跳跃,相比之下,成都更现代、更新鲜。“高楼,地铁,公园……是我想象中的城市。”因为自己出生在南非,4岁随家人去过印度生活,又辗转到英国一段时间,所以马特心中也不免对这几个地方有了比较。“成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我都是到了成都才第一次感受了地铁。在英国除了伦敦,其他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都没有这样发达。”
最大的差异应该是天气。“在英国经常阴雨,但成都和南非就比较接近。不过,南非可没有成都安全。”
除了气候上的冷热感知,在城市“温度”上,马特也感受到这里的更多暖意。“这边的人都很热情,不像一些地方,大家表面绅士,内心冷漠。”在成都遇上那些好客又八卦的出租车师傅,马特不仅能体验到老司机们拐弯刹车的娴熟,还能与他们在纯正椒盐普通话的交流中学到点本土俚语。
“他们喜欢说‘不晓得’,我最开始完全不晓得‘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马特也渐渐增加了诸如“抵拢倒拐”一类的词汇,偶尔还能准确运用几个。“这也是我成都生活的一部分吧,一旦你要融入这个环境,首先你就得适应并学习这里的语言。”
除了让自己的中文更加灵光,跟上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是马特要经历并享受的一部分。“中国的淘宝和支付手段太方便了,朋友已经教会我怎样使用,手机上一点一选就下单成功。”马特称自己最爱的APP是“饿了么”,每周总有一两次通过它“解锁”附近的川菜馆子。
英语导师喜欢中国学生
每天6点,马特准时起床洗漱。一杯咖啡后,带上挎包就赶赴地铁2号线第一波上班潮。
龙泉驿是他的目的地。目前当地有两个中学聘请他为英语导师,教授学生们日常口语,每天基本都有7节课的安排。所以一到上班时间,马特总会在朋友圈里呈现“失联”的状态。“太忙了,要来回奔波上课。”
说起这帮天天相处的学生们,马特则大呼他们是“天使”。“其实在国外,像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有的挺叛逆,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甚至还有些不良嗜好。但在我的班上,孩子们都太听话了。”
马特竖起食指,压到嘴唇上重演自己课堂上的一幕。“嘘,不要讲话啦。”他立马又端坐起身子,直视前方,“只要我这样一提醒,他们就坐好,不再开任何小差。”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让马特老师甚是欣慰,他认为,学生们这样的表现也和现在大环境的发展分不开。“毕竟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人们有意识地去跟随这样开放的潮流,并且重视语言的学习,这些学生也以这样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正是这个积极与世界接轨的大环境,给马特和朋友们提供了诸多的工作机会。“我身边也有很多教英语的外国人,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比较‘自由’,受聘于多个学校或教育机构。也有的结识中国合伙人,做一些创业活动。”(https://www.daowen.com)
除了教授青少年英语,马特也在一些成人英语教学班任职。“我不太敢尝试幼儿英语教学,哄孩子对我来说太难了。”为了配合自己的心情,马特将双手环抱胸前,歪着头,做出摇篮的姿势。
狂热的自行车越野爱好者
结束一天的课程后,马特除了偶尔会钻进热闹打挤的农贸市场,用不熟练的中文“两个土豆、三个茄子”和小贩“讨价还价”外,更多的时间则花在了“副业”自行车越野上。
“BMX就是我的生命。”马特直言,这也是他当初坚定来到成都的原因,“其实我的双胞胎兄弟先于我来到了成都,他总会隔空劝我‘来吧,相信我’。”当时马特对于成都的认识,还停留在网络上——一些城市美食的介绍,川剧和熊猫的短片。“我一直不确定,如果去了到底能干什么。直到点进了一个有介绍BMX在成都的短片,我的认识又瞬间被刷新。原来那里也有这么多同好者。”
现在,马特和当地车手们为伍,锦江河畔、兰桂坊外、欢乐谷里,都有他们骑着小轮车花式跳转的身影。他们能风驰电掣般驶上滑坡,再后仰360度在空中转圈,他们也能够不用刹车器控制,在力度和时间的把握中,神龙摆尾完成车轮的旋转。
马特的手机里,存着不少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有的是他去三圣乡捕捉的四川村落风景,有的是在BMX场地里抓拍的花样身影。
“受我妈妈的影响,我对艺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兴趣和敏锐度。恰好,成都在这些方面也做得很棒。”身边的朋友不少做着DJ或者摄影师的工作,所以马特也接触了一些圈内人士,“不管是独立音乐还是绘画摄影,成都本土都拥有着不少大师,比如从这里走出去的说唱组合Higher Brothers,他们现在可算名声大噪了。”
马特表演小轮车炫技 雷远东摄影
川菜博物馆可以算得上他第一次接触成都本土文化的地方。“除了外国人熟知的各类美食,我在里面更多地读懂了属于这个地方的艺术,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就很成都,它将传统和谐地安放于都市之中。”
展厅里一幅千人游宴的《唐宋游宴图》吸引了马特的注意,他还特地委托工作人员打听画师的身份。“它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上进行了夸张的延伸,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在保留传统中又制造着惊喜。”
就像《唐宋游宴图》一样,每一幅画必定蕴含着一个故事,传递着某种情绪,这是马特一直深信的艺术真谛。“我希望我的作品也是这样。”所以除了和朋友们在车技上“较劲儿”,马特还开始学习摄影,想用镜头记录下关于成都BMX团队的故事。
“不是单纯地拍摄视频,而是要去钻研如何拍出这项运动的美感,以及我们投注的热爱与坚持。”马特说,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还是个初学者,但发展方向会一直不变,“希望自己能够做出出色的BMX视频短片,以成都为据点和背景,去推广这项运动。如果还能和相关的周边产品品牌达成合作,效果会更好。”
(本文原载于2025年11月6日《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杨晨、秦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