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思维是一种把信息与知识碎片整合在一起的思维方法。过去,知识是由权威专家、权威媒体提供的,是高度结构化的;网络时代,学习领域出现了“去中心化”现象。信息和知识不再单独由专家和权威媒体发布,众多的网友都成为信息与知识的来源。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与知识以海量增长,并不断呈现碎片化、低质化倾向,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将“碎片”统一起来,使之各安其位、和平共处,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包容性思考仿佛一种思维“黏合剂”,把不同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信息“碎片”黏合成一个整体,追求一种“集大成”式的思维成果。同时,原本混沌、杂乱的信息与知识,被重组为一个结构化体系,会缩小在大脑内存储中所占的空间,降低信息过多带来的认知负荷。这就好比一堵砌好的墙比一堆乱堆乱放的砖块所占空间要小一样。更何况这种结构化体系,还可以通过命名的方法进一步缩小存储空间,方便必要时提取相关信息,有利于应对信息超载的挑战。
包容性思考法还是一种看待事物的信仰和态度,它主张从正面发掘一切观点中的“合理内核”,将所有的观点“包容”在一起。它既不夸大矛盾,也不回避矛盾,认为各种观念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有把所有这些“合理的一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对世界的完整认知。它容许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与模糊,承认由于立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主张换位思考;不赞同“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主张多元与包容,认为世界本是一个混沌体,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任何具体的真理只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才能成立。因此,它也是一种化解矛盾与冲突的良性思维方法。
本章介绍的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是三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三者各有优缺点,也各有侧重。批判性思维长于分清事实、辨明是非,平行思维长于做出决策、激发创意,而包容性思维则长于整合碎片、统一观点。(https://www.daowen.com)
正因为如此,包容性思维将不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