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
(一)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师和学生,虽然在学校教育的组织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在政治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借助于传授知识而培养受教育者,但教师和学生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对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远不如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的民主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但也要求教师要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二)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这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爱护学生是期望他们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随学生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中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主要依据教师的学识和人格。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教师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爱生是尊师的重要前提,尊师是爱生的必然结果。
(三)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广义的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角度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心理相容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文化水平不同,但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教师教导下,学生集体与个人和教师的动机与价值观念也能达到某种一致。在社会主义学校里,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是以教师教育活动为中介,使师生彼此相互了解,观点、信念、价值观达成一致的结果。师生之间动机与价值观达成一致,教师的行动就会引起学生集体和个人的相应行动,并得到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肯定。心理相容造成的师生之间融洽的气氛,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情感作用,对维持学校秩序、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https://www.daowen.com)
狭义的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重大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所学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学生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导致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情感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教学中会出现师生心理障碍,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
(1)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2)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3)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四)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因为知识学问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的传递,还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体验。教师的作用只是做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提高觉悟的启迪者,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学生来进行学习与思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计划与措施,这就促进了教师的提升。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知识学问是广阔无垠的,一个教师对某个知识本质可能把握得较好,但学生自己的领悟和体验也可能更适合他们自己,甚至能更好地理解知识。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都说明教师尽管闻道在先,但并非尽知天下事。因此,教师就更加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中汲取教学智慧。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第二,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第三,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