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理想与经验对今后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理想与经验对今后的影响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群体的专业发展和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涵,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一阶段的经验对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

教师专业发展:理想与经验对今后的影响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经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即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它包括道德、知识、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群体的专业发展和个体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期待。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涵,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专业自我的形成

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

3.专业知识的提升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其中,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4.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主要有导入技巧、提问技巧、强化技巧、变化刺激技巧、沟通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技巧及结束的技巧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5.教师的专业人格

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是教师专业人格的重要内容。诚实正直是做人的根本,善良宽容是对学生的爱,公正严格是出于教师的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心悦诚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

6.专业态度和专业动机的完善

教师专业态度和专业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教师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理想、对职业的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职业满意度等。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从事教师职业都是考虑到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特点(假期长)等方面。但是,以此为动机从事教师专业不利于激励自身更加投入地工作,也不利于产生较高层次的职业满意度。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刚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在职的专业训练并取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他还要随着教学工作经历的延续、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更新及不断的反思才能逐渐达到专业的成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推动着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富勒和她的得克萨斯大学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师成长过程“关注”的五个阶段模式,即“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非关注”阶段

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经验对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会一直迁延到教师的正式执教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这使得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践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他们会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产生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从而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存关注”阶段

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该阶段的教师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新任教师一般会面临作为一个老师是否胜任及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满意、领导是否认可、同事是否接纳等方面。

4.“任务关注”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关心在目前教育情境下如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随着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始尝试通过变更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开始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专业态度较为稳定,从心理上接纳了教学工作,决心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阶段也称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同时,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在这个阶段,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开始鼓励学生去发现、建构意义;教师知识结构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应用;开始拓展个人实践知识,开始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理念即教育教学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叶澜认为,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具有以下现代教育理念。

①新的教育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要求教师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②新的学生观。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只有树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才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③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是师生学校活动的核心。新的教育活动观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必须明白: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种。第一,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规范、简洁、明快、生动、准确、合乎逻辑。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第四,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对话艺术,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教师的书面语言也必须做到简明、规范、美观、大方。另外,教师的体态语言要丰富、生动、自然、大方。

③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工作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集体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组织和培养好学生集体,有效地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和纪律,善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④交往能力。在教育这样一个以人为主的系统中,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师生之间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递,而且要实现情感的交流、精神的沟通、人格的互动,师生正是要在这种交往中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而且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交往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有效教育。

(3)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作为中小学教师,不同于专业的研究人员,其研究能力的培养,着重于学科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两个方面。

3.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具备专业性的职业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师职业也不例外。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www.daowen.com)

(2)热爱学生。这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3)团结协作精神。

(4)良好的师德修养。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师范教育。这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2)入职培训。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帮助新入职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3)在职培训。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应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自我教育。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的专业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升、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跨校合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比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2.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1)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人格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儿童、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立德志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是他们直接交往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高尚的道德思想观念对学生有着积极导向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富于感染力,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情绪;教师坚强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大量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这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2)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形成先进的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知识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外,还应学习课程知识、教学环境知识、自身知识和有关当代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等,这些构成了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那么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到底哪一方面知识最有核心地位,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性质呢?应该是学科教学知识。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最新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是不同的两个层面,所谓学科知识,是由纸笔测验的成绩得来的,测出的只是教师对某些事实的记忆;而学科教学知识则由准备教案与评价、确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理解教学管理与教育政策等内容组成。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包含在各学科中,具体表现为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现特定的主题,如模拟、图解、举例、解释和示范;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该主题前的情况和困难的了解,以及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策略等。

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于1987年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知识的一个分析框架。他把教师知识分为七类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他明确指出,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是知识的核心。

综上所述,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除了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育学科教学知识,而学科教学知识正是现代教师所缺乏的。因此,它也是优秀教师团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3)勤于反思,做一个“学者型”教师。著名教育学家肖川认为,教育的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定位剖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自我反思包括审视和内省。审视的对象是教育的外部环境、外部文化、教育主体,内省的对象是自身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教育视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发展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普遍、最直接的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是一个对教育教学充满热情的有心人,反思时时刻刻都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发生、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发生。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经过审视与内省,将会实现“自我超越”。

一个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的专业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要写教学后记,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后,要写考后反思,思考成功与不足等。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究(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可以将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导处要求教师把每一堂课的教学后记写在教案后面,并在教案中增置“教学反思”栏目。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反思教学目标。

②反思教学得失,即反思成功的体会经验、反思遗憾教训、反思如何改进遗憾。

③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④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⑤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⑥反思教学观念。

⑦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⑧反思教学伦理。

⑨反思教学背景。

⑩反思课堂组织是否合理等。

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可以说,反思旗帜鲜明地指引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与理念,是一种教师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极好方法。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跟一个教师是否重视反思和研究有很大关系。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历的实践大致相同,专业成长快的教师就是多了一份反思,多了一份研究。因此,反思和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

(4)勤于研究,参与教学研究。一个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要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职称方面,从试用期到二级教师到一级教师到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分阶段建立目标;二是学术称号方面,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这些学术称号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得的,每一个称号代表着一定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给自己制订一个奋斗计划,分阶段实现。当有目标以后,教师就会自我奋斗、自我造就,最后实现自我发展。

(5)勇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行动;其次要讲究时间的用法,用于突出假设、验证假设,摸着石头过河。

(6)重视教师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相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

(7)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课程和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师的独立思想和创造性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有时成为误人误己的“愚忠”。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奇思妙想,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课程,由课程的“守成者”变成开发者。

总之,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创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

(8)国家和政府要重视教师教育。国家和政府也要重视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化起促进与保障作用,为教师专业化保驾护航。

①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首先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一体化,其次指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最后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

②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③提供经济保障。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承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要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必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最后,教师还应该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境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