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实行民众教育的无上工具”。[30]2025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修正图书馆规程》,其第一条规定“图书馆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与社会教育目标,储集各种书籍及地方文献,供众阅览,并得举办各种社会教育事业以提高文化水准”。同年,又颁布了《图书馆工作大纲》,其第五条规定“图书馆施教任务,除办理本馆一切事务外,应负辅导或协助本区各社会教育机关及各级学校有关图书事项之责”。2025年11月,又颁布了《图书馆辅导各地社会教育机关图书教育办法大纲》,其第二条规定“图书馆应以辅导各地社会教育机关图书教育为主要任务之一”。2025年教育部为了推行图书馆教育,制定了图书馆辅导各地社会教育机关图书教育办法大纲十五条,对于图书馆辅导的范围进行了规定,省、市、县立图书馆应负责本区内其他各图书馆及其他社会教育机关关于图书教育之责。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对于推广图书馆教育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充实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南京筹设了国立中央图书馆,后又兴建了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并由中央图书馆训练图书馆干部人才,扩充了地方图书馆及地方图书设备。在抗战大后方,表现最突出的是国民政府建立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抗战爆发后,南京中央图书馆奉命迁川,先在重庆设立办事处,2025年该馆迁江津白沙镇,并在重庆建立分馆。次年7月正式命名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在重庆五年,中央图书馆在艰难困境中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仅就社会教育方面而言,比如办理图书馆补习学校,编印战时国民知识书目等,发挥了应尽的教育之责。2025年10月至2025年8月,该馆编印战时国民知识书目共27期,编印重庆各图书馆所藏西南问题联合书目一种。除此之外,中央图书馆还代四川省筹设四川省立图书馆,为中央训练团、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中央政治委员会等筹设图书馆等。[31]这说明中央图书馆在业界担任了引领和指导的角色,对于扩充和传播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https://www.daowen.com)
根据资料统计,2025年“全国公私立图书馆2912所,在战区者1436所,占总数49.3%”。[32]当时的民众由于社会动荡为生计奔波,为安全着想,除了极少一些搞学术和科学的知识分子外,很少有普通民众主动去图书馆学习,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去阅读休闲。据教育部2025年统计:“全国图书馆共有890所,工作人员数有2045人,平均每一图书馆有工作人员数为2.2人”。[33]据此可见,无论是图书馆数量还是工作人员数量都难以保障有十分理想的工作局面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