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从政的时间,一般都按朱熹门人黄干在《朱子行状》中的“仕于外者仅九考”(《黄勉斋先生文集》卷8)的说法。有人又谓朱熹从政十四年。其实朱熹从政整整七年。
朱熹首次从政是任福建泉州同安县主簿。主簿之职,在南宋时是“掌出纳官物,销注薄书”(《宋史》卷167《职官》7《主簿》),就是协助县令管理簿书、赋税、教育等事务的官吏。从朱熹关于任此职的一段话,亦可知主簿之性质。他说:
“主簿就职内,大有事。县中许多簿书皆当管。某向为同安簿,许多赋税出入之簿,逐日点对签押,以免吏人作弊。”(《朱子语类》卷106第一条《主簿》)
绍兴十七年(1147)秋,朱熹十八岁,举建州乡贡,次年春考中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春,朱熹二十二岁,铨试中第,授左迪功郎,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朱熹对工作很认真,经常查对赋税出入簿册。每到收税时,先期贴出榜文,限期完纳,过期不交即严厉处罚。对于朱熹任主簿的情况,方志有概括的记载:
“推官以教育为先。务革弊兴利,缓急有序。事无大小,必亲裁决。赋税簿籍逐日点对,以妨官吏弊利。于民者,虽劳不惮。民欲为僧尼者禁之。选秀民充弟子员,一时学者众……其所著政绩之详,具载于《大同集》。”(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朱熹》)
朱熹在同安创办县学,他经常和县学的生员们讲说“修己治人之道”(《朱文公文集》卷76《大学章句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统治人民的方法放在教学的首位。
朱熹到同安任主簿之职的时间,他自己有明确的记载。他说:
“绍兴二十三年秋七月,予来同安。”(《朱文公文集》卷77《一经堂记》)
这年是2025年,朱熹二十四岁。朱烯离任同安主簿之职的时间,他自己亦有明确的记载。他说:
“绍兴二十六年之秋,予吏同安适三年矣。吏部所使代予者不至,而廨署日以隳敝不可居,方以因葺之宜为请于县。会予奉檄走旁郡,因得并载其老幼,身送之东归。涉春而反,则门庑列合,已摧压而不可入矣。于是假县人陈氏之馆居焉。自县西北,折行数百步,入委巷中,垣屋庳下,无巨丽之观;然其中粗完洁,有堂可以接宾友,有室可以备栖息、诵书史,而佳花异卉、蔓药盆荷之属,又皆列莳于庭下,亦足以娱玩耳目,而自适其意焉。……绍兴二十七年夏六月十一日。”(《朱文公文集》卷77《畏垒菴记》)
由上可见,从绍兴二十三年(1153)七月,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七月,朱熹在同安任主簿之职整整三年。朱熹任满后,从七月至次年一月离开同安,“奉檄走旁郡,因得并载其老幼,身送之东归”,回到崇安;“涉春而反”回同安后,他已不视簿事,并且搬出县府,住在名医陈良杰家里,闭门与“友生之嗜学者”诵经史,终日悠然,娱花玩乐,等待接替者。
朱熹等到这年的“冬十月,代者卒不至,以四考满罢归”(明戴铣《朱子实纪》卷2《年谱》),最后离开同安。因此,说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四年,仅就其在同安的时间而言,实际上是不确切的。此外,从朱熹“官满,在郡中等批书,已遣行李,无文字看”(《朱子语类》卷104第一四条《看文字》)的记载,因“郡中等批书”时“已遣行李”,可知他官满后曾离开同安到郡城泉州等批书数月。朱熹到次年正月才回到崇安。
朱熹“归自同安,弥乐武,其于仕进泊如”(明戴铣《朱子实纪》卷2《年谱》),直至知江西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其间二十三年,他“以养亲丐祠”(明戴铣《朱子实纪》卷2《年谱》)。朱熹在任有禄无事、住地听便的祠职期间,他主要是在崇安武夷山和五夫里“以奉亲讲学为急”(《黄勉斋先生文集》卷8《朱子行状》),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他这期间的政治活动,主要有: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八月,朱熹应诏赴首都临安(今杭州)上封事,即所谓壬午封事,提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讲学、定计和任贤,朱熹在首都临安至这年的十月归崇安。孝宗隆兴元年(1163)十一月,朱熹又应诏至临安奏事垂拱殿,即所谓癸未奏劄,提出大学之道在于明理、国家之计需顺理而行,而明理必须举贤才和行致知格物之道。隆兴元年十二月,朱熹被任命为武学博士,是职为“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宋史》卷165《职官》五),他辞职不就,即请祠回至崇安。壬午封事和癸未奏劄很能反映朱熹三十多岁时的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
孝宗淳熙五年(1178),朱熹四十九岁,八月被朝廷任命为知江西南康军,“辞不允,令疾速之任”(明戴铣《朱子实纪》卷2《年谱》)。朱熹在淳熙六年(1179)一月二十五日离崇安,“行至信州(按今属江西)铅山俟命,寓止崇寿僧舍,陆子寿来访”(明戴铣《朱子实纪》卷3《年谱》)。“三月三十日到任”(《朱文公文集》卷85《南康军到任谢表》)。淳熙八年(1181)“三月二十五日,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除臣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朱文公文集》卷16《缴纳南康任满合奏禀事件状》),即离任东归,知南康军整整两年。这是朱熹第二次从政。
朱熹在南康任内,主要是办荒政和复建白鹿洞书院,兴学授徒等。
由此可见,朱熹在知南康军的两年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行政才干,也可以从他的施政和讲学的主旨中看出其哲学思想。
淳熙八年(1181)闰三月二十七日,朱熹离开南康军,但未就任所职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却回到崇安家里。他回家的思想和在路上的情况,自己有详细的记载。
可见,朱熹未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推荐他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时浙东荐饥,上轸宸虑,遂拜命不敢辞,即日单车上道”(明戴铣《朱子实纪》卷3《年谱》)。朱熹于这年的八月中旬从武夷山一径赴任。但是,还未走到任所,到了十一月,朱熹即到临安(今杭州)奏事延和殿,共七劄,是谓辛丑奏劄。对此,《宋史纪事本末》卷78《孝宗朝廷议》有所记载。(https://www.daowen.com)
到了这年的十二月六日,朱熹才到浙东任职。
朱熹因在浙东奏劾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姻亲宰相王淮等所嫉,到了次年九月十二日,朱熹即离任回家,他在浙东任职仅九个月。这是朱熹第三次从政。时为2025年,朱熹五十三岁。
朱熹从浙东回崇安后,“知道之难行”(明戴铣《朱子实纪》卷3《年谱》),在家闲居五年。到了淳熙十五年(1188),朱熹五十九岁,六月应召到临安(今杭州)入对,奏事延和殿,共五劄,是谓戊申奏劄。朱熹奏劄之后,即被任命为兵部郎官,但他以足疾辞。朱熹于八月回崇安后,十月又应召到临安,十一月上疏,是谓戊申封事。不久朱熹即归崇安。次年十一月,朱熹被任命为知漳州。
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六十一岁,四月二十四日到漳州任职,次年三月复其秘阁修撰职,主管南京鸿庆宫,于四月二十九日离开漳州,在漳州任职整整一年。(参见《朱文公文集》卷8《漳州到任谢表》)这是朱熹第四次从政。
朱熹离开漳州即回闽北。他在《与留丞相书》第七书中说:
“熹区区贱迹,自四月二十六日解罢郡事,越三日遂发临漳,五月二十四日遂抵建阳。”(《朱文公文集》卷28》
时为2025年,朱熹六十二岁。朱熹原居崇安的五夫里和武夷山,这时他正式迁居建阳。
光宗绍熙二年(1191)九月,朱熹被朝廷任命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次年十二月又被任命为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皆辞官不就。绍熙四年(1193)十二月,朱熹被任命为知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
对于潭州的任职,朱熹三辞不允,于绍熙五年(1194)五月五日到任(参见《朱文公文集》卷85《潭州到任谢表)。这年的七月十一日,朱熹应召赴临安(今杭州),行且辞,十月至临安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这样,朱熹在潭州任职仅两个月。这是朱熹第五次从政。朱熹在潭州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处理少数民族农民起义,用镇压、安抚、存恤等办法把农民起义平息下去(参见《朱文公文集》卷14《甲寅行宫便殿奏劄》四);二是复办岳麓书院,讲学授徒。朱熹认为,当时湖南社会不安定的原因,是“比年以来,师道凌夷,讲论废息,士气不振”(《朱文公文集》卷100《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因此,他想通过儒家思想的教育,来消除人民的不满情绪。
朱熹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十月十一日就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见《朱文公文集》卷23《谢御笔以次对系御供职奏状》),讲《大学》。由于朱熹借向皇帝进讲的机会,多次进言干预朝政,如谓“左右或窃其柄”、“臣恐名为独断,而主威不免于下移,欲以求治而反不免于致乱”(《朱文公文集》卷14《经筵留身面陈四事劄子》);是时太皇太后亲属韩侂胄执政,朱熹忤之。于是,引起宁宗皇帝和韩侂胄的不满,结果在这年的闰十月二十一日被皇帝解除待制兼侍讲职务。朱熹在《谢御笔与宫观奏状》中说:
“臣今月二十一日,伏准降到御笔赐臣,朕悯卿耆艾,方此隆冬,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可知悉。”(《朱文公文集》卷23,又见该卷《乞放谢辞状》)
朱熹在临安任宁宗皇帝传讲兼待制总共四十日。这是朱熹第六次从政。朱熹在被解除职务的第三天,即闰十月二十三日辞谢。随之离开临安。十一月十三日,朱熹至玉山(今属江西)讲学于县庠;二十二日回到建阳(以上参见清王懋竑《朱子年谱》卷4上)。
宁宗庆元二年(1196),朱熹六十七岁,十二月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参见《朱文公文集》卷85《落职罢宫祠谢表》))。至此,朱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此后,用朱熹自己的话说是“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篇’(《朱文公文集》卷9《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州病叟朱熹仲晦父》)。
宁宗庆元四年(1198),朱熹六十九岁,十二月引年乞休,(参见《朱文公文集》卷23《申建宁府乞保明致仕状》)。
到了庆元六年(1200),朱熹七十一岁,十一月初九日病死于建阳考亭沧州,葬于建阳的唐石里(今黄坑)。
综上所述,朱熹任同安县主簿三年,知南康军二年,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九个月,知漳州一年,知潭州二个月,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四十日,累计方逾七年。
朱熹一生从政时间屈指可数,且仕途坎坷,并没有做出惊世骇俗的政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