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坤卦释义:地柔顺,展现坤德

坤卦释义:地柔顺,展现坤德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卦名坤,按《序卦传》的解释是“地”,按《杂卦传》的解释是“柔”,按《说卦传》的解释是“顺也”。六二阴柔,居中得正,顺天和物,展示坤德。认为六二行动端方,在于品格正直。卦德坤的德性温柔、和顺、安静;并以大地无疆的气势,表现为坦直、方正、宽大;承天顺时,包容万物。卦主坤的卦主是六二,因其居下卦之中,得偶数之位,鲜明地体现地道。卦变如六二由阴转阳化为九二,坤卦变为师卦()。

卦名 坤,按《序卦传》的解释是“地”,按《杂卦传》的解释是“柔”,按《说卦传》的解释是“顺也”。完全与乾卦相对应。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写作“川”。《说文解字》则谓:“坤,地也……从土从申”,“川,贯穿通流水也”。可见,坤象征着流水贯通、一望无垠的大地。坤与乾义反而情合:乾纯阳,坤纯阴,阴阳互应;乾刚健,坤柔和,刚柔相济。乾为男,坤为女;乾为父,坤为母;乾为君,坤为臣;乾为金,坤为土;乾为马,坤为牛;乾为首,坤为腹……相对相应,相反相成。

卦象 全卦六爻皆阴,与六阳乾卦形成旁通(阴阳各爻相反)的错卦。在消息卦序列中,与乾卦间隔六个月而为农历十月。卦辞云:“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传》赞美乾之“元”为“大哉”,坤之“元”则为“至哉”,都是伟大至极。坤之“元”表现于顺天而生养万物,所以说“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厚实的大地承载万物,广施无限的善德,包容着宏伟的境界而发扬光大,使各类品物顺利生长。(“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这就是坤之“亨”。为什么“利牝马之贞”呢?因为“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母马属于依赖大地的物类,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十分柔和温顺,因此利于正常活动。但阴柔作为君子而欲前进,须获乾阳的指引。所谓“先迷后得主”,“先迷”在于“失道”:没有乾道指引。“后顺”在于“得常”,“常”即乾道。至于“西南得朋”是因为西南属坤阴之地,“乃与类行”,可以与同类相伴而行。东北属乾阳之地,一阴一阳正好和合,其余的阴柔朋类自然离散,所以说“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终有庆”,指一阴一阳毕竟能够喜庆和合。《象传》最后指出:“安贞之吉,应地无疆。”意即安守正常的职能以保吉祥,合乎大地宽广无垠的德性。《文言传》则盛赞:“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之柔顺在静,动亦刚健。居静之极,品德方正。得到乾阳指引而守常道,涵养万物,光照四方。

初六居坤之始,象征寒气开始凝结,进入霜降时节,而寒冬冰期也将随之来临。故爻辞云:“履霜,坚冰至。”《象传》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这表明从脚踏霜冻到形成坚冰,遵循着顺时而进的自然规律。

六二阴柔,居中得正,顺天和物,展示坤德。爻辞云:“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传》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认为六二行动端方,在于品格正直。虽未习练而无不利,在于地道唯须顺天而行,即可光照万物。《文言传》则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意即直是正的表现,方是义的显示。君子坚持敬慎以求内心正直,遵循道义以达行为端方。确立了敬义,其德行就会获得广泛认同而绝不孤立。

六三处下卦之上而见才华,居上卦之下而显柔顺。爻辞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传》认为:“含章可贞,以时发也。”即蕴涵文采藏而不露,坚守纯正,时机一到,便将发挥其才华。“或从王事,知广大也。”如果踏上从政之路,说明六三懂得发扬光大自己的才能了。《文言传》指出,六三奉行的是“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地道重在协和天道,自身并无大事可成,但历来都有好收场。

六四近居君侧,安守权力上层,处处谨慎小心。爻辞云:“括囊,无咎无誉。”“括囊”即捂紧袋口,显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如此既无祸患,亦无赞誉。《文言传》认为爻辞“盖言谨也”,即爻辞说的是要小心谨慎。

六五阴居其中,德高位尊。爻辞云:“黄裳元吉。”古人以黄为中色,象征尊贵。“裳”系衣服下装,寓谦顺之意。六五居尊位而谦顺,自当大吉。《象传》认为“黄裳元吉”,表明“文在中也”。黄裳是外见表象,文采则内藏于中,而“中”又体现着中庸之道。《文言传》为此盛赞六五“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黄中表明通道达理,正位显示体态安适,美德存心中而流畅于四肢,发达于事业,实在美妙极了!(https://www.daowen.com)

上六高居坤顶,阴势盛极,以为世界再无乾阳可以与其匹敌,造成阴阳相疑而起战争。爻辞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本指乾阳,但上六亦自以为“龙”。双方征战,逐鹿原野,最终各自受伤。天玄地黄,阳龙之血黑,阴龙之血黄。《象传》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认为上六已到穷途末路,不惜拼死一战。《文言传》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指出战事起于阴阳相疑,阴疑(嫌)无阳而称龙。但是,阴阳尚未脱离物类,所以称血。“玄黄”是天地混杂之物,天黑地黄。

与乾有“用九”对应,坤也有“用六”。其断语为:“用六,利永贞。”“用六”就是运用阴柔(六)功能的原则,根据其温柔、和顺的德性,利在恒久地坚持正固。《象传》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小”指阴,“大”指阳。朱熹由此释为“初阴后阳,以大终也。”这是从筮占的角度,就六爻皆得老阴后结果将化为阳(大)作出的阐解。

卦德 坤的德性温柔、和顺、安静;并以大地无疆的气势,表现为坦直、方正、宽大;承天顺时,包容万物。故《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文言传》则谓:“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道秉承乾天的意向,顺时而行。

卦主 坤的卦主是六二,因其居下卦之中,得偶数之位,鲜明地体现地道。并与乾卦之主九五遥相呼应,以坤的柔中协助乾的刚中,增强“飞龙在天”之声势;以乾的刚中引领坤的柔中,达到“不习无不利”的境地。

卦变 如六二由阴转阳化为九二,坤卦变为师卦()。温柔之坤突然化成军兵之师,关键在于卦主发生质变,使下卦以险陷之坎代替原来的平和之坤,全卦由一阳统领五阴,用刚齐柔,号令既出,纪律严明,整体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卦辞强调军事行动要符合正义,注意任用老成持重之人,以保吉祥而免错失祸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