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祖国统一,巴里坤总兵何琯挺身而出保卫巴里坤

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祖国统一,巴里坤总兵何琯挺身而出保卫巴里坤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里坤总兵何琯清朝末年,英、俄帝国主义唆使其走狗,在新疆制造事端,妄图把新疆从祖国版图割裂出去。紧急关头,巴里坤守备何琯担负起了保卫巴里坤的重任。全城军民被何琯的言行所感动,同仇敌忾。这给巴里坤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于是诏谕何琯固守巴里坤,正式任命他为巴里坤总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大营,命刘锦棠率部进驻巴里坤,把它作为屯兵的根据地。

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祖国统一,巴里坤总兵何琯挺身而出保卫巴里坤

巴里坤总兵何琯

清朝末年,英、俄帝国主义唆使其走狗,在新疆制造事端,妄图把新疆从祖国版图割裂出去。清同治四年(1865年),流窜于中亚浩罕王朝的匪徒阿古柏,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南疆喀什一带,纠集匪徒叛乱,杀掉清朝政府的地方官吏,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哲德沙尔罕国”(即土城罕国),占领了北疆大部分地方,新疆东北部的重镇巴里坤,危在旦夕。紧急关头,巴里坤守备何琯担负起了保卫巴里坤的重任。

何琯,字玉亭,世代居住张掖县东乐分县六坝乡铨将村,大约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生卒年月不详)。他从小热爱习武,长大从军,屡建军功,时任巴里坤守备。

何琯在巴里坤同千总孔才、把总徐学忠等人仔细商量,定出方略,胸有成竹,分析敌情,抚慰士卒,团结人民,备战守城。全城军民被何琯的言行所感动,同仇敌忾。叛匪数次来犯,都被何琯率领的军民击败。这给巴里坤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但是,就在这危急时刻,肃州回民起义。巴里坤与内地的交通隔绝,与朝廷的联络中断,此时的新疆南北路各城池均已陷落敌手,巴里坤真正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军民中有人惊慌,有人动摇。面对严峻的形势,何琯临阵不乱,他以大无畏的爱国热情,向军民表示了誓与巴里坤共存亡的决心,以安定民心。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他们官兵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不渝。

何琯谙熟兵法,他观察和总结敌人进攻和退却的情况,提出要伺机向敌人出击,打破封锁。同伴们都支持他的军事设想,他瞅准时机,连连开城突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或全被歼灭,或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缴获马匹、粮食及器械无数。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体军民。军民的情绪更高涨,斗志更昂扬。巴里坤周围的人民群众,都纷纷前来,集合在他的帐下,听从差遣,参加保卫战。何琯的力量壮大了,信心更足了。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何一方面率领士卒和百姓,边守城、边种地,耕战结合,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想办法取得与朝廷的联系。他考虑河西路断不能通行,就暗地派人通过蒙古沙漠,去北京给朝廷送信,奏报新疆军情。直到此时,昏庸的皇帝才知道新疆偌大一片土地已失,惟独巴里坤尚存,十分惊奇。于是诏谕何琯固守巴里坤,正式任命他为巴里坤总兵。(www.daowen.com)

清光绪元年(1875年),清王朝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边务。大军西进,收复失地。左宗棠坐镇肃州大营,命刘锦棠率部进驻巴里坤,把它作为屯兵的根据地。何琯坚守巴里坤,确实战绩卓著,表现了他治军理民的才略。清光绪二年,皇帝诏谕提升何琯为四川提督,并要左宗棠代表皇帝接见他。何琯行至肃州大营,拜谒钦差大臣左宗棠。左宗棠盛情接待,询问新疆匪情,诚实憨厚的何琯,毫无忌讳地说:“下官与叛匪交战多年,得知匪乃乌合之众,胜则聚集,败则作鸟兽散,全不足虑,大帅可率精兵两三万,必破无疑。”左宗棠听后,很不高兴,慢条斯理地说:“以何总兵所言,本帅领兵十余万,费银一百万两,是多此一举了?”何琯一听大吃一惊,谢罪而去。左宗棠认为何琯目光短浅,老而无用,看不到阿古柏的背后有英、俄帝国主义者撑腰。他派人到馆驿暗暗侦察何琯是否搜刮民财,看他带回多少金银。侦察结果,何琯为官清廉,离任进关,只有一骑一车,载着家小,别无他物。左宗棠无可奈何,找不到一点问题,也自认为何琯是个好官,随后便以年迈力衰,不能胜任为由,奏请朝廷罢了何琯四川提督的官职,带俸禄回家养老,卒于六坝家中。

何琯保卫巴里坤有功,他死后,巴里坤人民把他的功绩禀告巡抚陶模,要求为他立祠。陶模奏请朝廷允准,为他修建了祠堂一所,以志纪念。

(马伯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