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解”字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头剖开以取牛角。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这一象征表示通过一切适当手段将难点部分从困难或矛盾的本体上取下,即解决原已凸显或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就有了“解除、解脱、解散、解决、解放、化解、缓解……”等等延伸含义。历史上曾有“庖丁解牛”的典故,从其被纳入《庄子·养生主》的角度拓展看,所谓“解牛”也可能是释放牛角受缠的牛及医治牛角受缠而伤病的牛的医疗行为,所以才有后来的“解剖、解围、解释、解析”一类的会意詞。“解剖、解围、解释、解析”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破解或化解难题或矛盾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手术式技巧”,操作中不仅需要精到、稳准的问题判断能力,更需要按照既定步骤,仔细进行,确保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特殊时候,也有“丢卒保车”的断然之举措,如截肢、切肠、割肺,以舍弃无用的局部而保全大体,求谋事物最大程度的受益。因此,“解”字也被引申出仔细分判、分析及对应处置的意思和行为。
“解廌”是古时能见的一种独角神兽,又名“獬豸(xièzhì)”。《异物志》云:“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晋书·舆服者》云:“獬豸,神羊,能触邪佞。”《汉书·舆服志下》云:法冠,一日柱,高五寸,铁柱卷,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史载战国时楚王曾捕获之,并照其形象制成衣冠。秦灭楚国后,又将该冠赐给掌管司法的御史佩戴,遂称为“獬豸冠”。以后这冠又成了法官的代名词。直到清代,御史及按察使的补服前后还绣有獬豸图案。显然,獬豸形象确实是蒙昧时代的神判法遗迹,远古人在没有更好的主持公正主意的情况下,往往借助于神明神物来裁判是非曲直。进入文明时代后,人们自然而必然地将其威严的形象作为法律的象征,定制为法官的服饰,以彰显法无私阿,以提醒他们的职责。《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引张楫云:“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解卦中有下坎和互坎,此二坎均为刑狱,上震为判解,互离为剖析(《易·说卦》云:离为蟹。蟹从解声,故离亦为解),正为君子审理狱讼之象。故解卦《象》曰:“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另据考证,廌,这个被称为“夷兽、仁兽、圣兽”的神奇而古老的图腾,是“战神”蚩尤的象征。蚩尤是古东夷族的首领,其曾制定“五法五刑”,其部落的图腾形象就是独角兽——廌。从战国时代所发明出现的“戟”上,我们还能看到“廌”的影子,其作为“戈”与“矛”组装到一起,便诞生了同时具备“刺兼割”功能的新式战争武器。因此,后世“解放”一词就有了拿起武器寻求自由进而和原有束缚环境相斗争的含义。(https://www.daowen.com)
从天文上看,“解”亦为星名,即列为二十八宿第一的“角木蛟”。《史记·天官书》云:“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摄提星属亢宿,共六星,位于大角星两侧,左三星曰左摄提,右三星曰右摄提)角宿一般是在春末夏初的日落后,出现在南方天空,是闪烁着银白色光芒的星斗。角宿为东方苍龙七宿之首,主春生之权,故为苍龙之角。从解卦上看,当春之时,震雷霹雳,雨水滂沱,雷雨作而百草萌发,种子的甲皮开坼(chè),破土而出,此正为解卦之时义。由是观解卦(上震下坎),突现“万物历艰难坎坷而奋发进取”之象。故卦名取之为“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