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酶制剂产品的分类、命名及编号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来源的酶制剂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NY/T 722 饲料用酶制剂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酶 enzyme
由活细胞产生的、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3.2
酶制剂 enzyme preparation
酶经过提纯、加工后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3.3
底物 substrate
酶催化反应所作用的物质。
3.4
低温酶 enzyme us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最适宜的催化反应温度在30℃以下的酶。
3.5
常温酶 enzyme used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最适宜的催化反应温度在31℃~50℃的酶。
3.6
中温酶 enzyme used under middle temperature
最适宜的催化反应温度在51℃~90℃的酶。
3.7
高温酶 enzyme us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最适宜的催化反应温度在91℃以上的酶。
3.8
酸性酶 acidic enzyme
最适宜作用pH≤5的酶。
3.9
中性酶 neutral enzyme
最适宜作用pH6~pH8的酶。
3.10
碱性酶 alkaline enzyme
最适宜作用pH≥9的酶。
3.11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enzyme preparations used in food industry
符合GB 2760要求、用于食品加工的酶制剂。
3.12
饲料工业用酶制剂 enzyme preparations used in feed industry
符合NY/T 722要求、用于饲料添加的酶制剂。
3.13
其他工业用酶制剂 enzyme preparations used in other industries
除食品、饲料以外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酶制剂。如用于纺织、皮革、环保、医药和试剂等工业用的酶制剂。
3.14
单酶制剂 single enzyme preparations
具有单一系统名称且具有专一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3.15
复合酶制剂 compound enzyme preparations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酶的制剂。
注:可由单一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由单酶制剂复配而成。
4 分类
4.1 按酶制剂用途分
4.1.1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4.1.2 饲料工业用酶制剂。
4.1.3 其他工业用酶制剂。
4.2 按酶来源分
4.2.1 动物类。
4.2.2 植物类。
4.2.3 微生物类。
4.3 按酶催化条件分
4.3.1 酸性酶类。
4.3.2 中性酶类。
4.3.3 碱性酶类。
4.3.4 低温酶类。
4.3.5 常温酶类。(https://www.daowen.com)
4.3.6 中温酶类。
4.3.7 高温酶类。
4.4 按酶作用底物分
4.4.1 碳水化合物类。
4.4.2 蛋白质类。
4.4.3 脂肪类。
4.4.4 其他类。
4.5 按酶反应类型分
4.5.1 氧化还原酶类。
4.5.2 转移酶类。
4.5.3 水解酶类。
4.5.4 裂合酶类。
4.5.5 异构酶类。
4.5.6 合成酶类(连接酶)。
5 命名和编号
5.1 命名
5.1.1 单酶制剂命名依据
按酶(或酶制剂)的用途、来源、催化条件、作用底物和反应类型的顺序进行命名。命名时可适当省略上述某些要素。
示例1:食品用细菌高温α-淀粉水解酶制剂。
示例2:黑曲酸性蛋白酶制剂。
示例3:木瓜蛋白酶制剂。
5.1.2 复合酶制剂
以主要作用酶为主加“复合”字样,突出主要功能,可称为“复合××酶制剂”。
示例1:由糖化酶和普鲁兰酶复配而成的酶制剂,可命名为“复合糖化酶制剂”。
示例2:由酸性和中性蛋白酶复配而成的酶制剂,可命名为“复合蛋白酶制剂”。
5.2 编号
5.2.1 编号结构
在酶制剂的编号前,冠以“CEC”作为中国酶制剂的代号。
5.2.2 第一层 按酶制剂的用途编号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编号为1;
饲料工业用酶制剂编号为2;
其他工业用酶制剂编号为3。
5.2.3 第二层 按酶的来源编号
5.2.3.1 来源于微生物的酶编号为:
来源于细菌的酶编号为10;
来源于酵母的酶编号为11;
来源于霉菌的酶编号为12;
来源于放线菌的酶编号为13。
来源于基因修饰微生物的酶,应在酶来源编号后加“G”。
示例:来源于基因修饰细菌的酶编号为10G。
5.2.3.2 来源于植物的酶制剂编号为20。
5.2.3.3 来源于动物的酶制剂编号为30。
5.2.4 第三层 按酶的催化条件编号
低温酶编号为1;
常温酶编号为2;
中温酶编号为3;
高温酶编号为4;
酸性酶编号为5;
中性酶编号为6;
碱性酶编号为7。
注:在命名和编号时,应选择最能突出该酶制剂特性的催化条件之一。
5.2.5 第四层 按酶的作用底物编号
碳水化合物类编号为1;
蛋白质类编号为2;
脂肪类编号为3;
其他类编号为4。
5.2.6 第五层 按酶的反应类型编号
氧化还原酶编号为1;
转移酶编号为2;
水解酶编号为3;
裂解酶编号为4;
异构酶编号为5;
合成酶(连接酶)编号为6。
5.2.7 酶制剂编号举例
示例1:食品工业用细菌中温α-淀粉水解酶制剂
示例2:饲料工业用黑曲酸性蛋白酶制剂
示例3:洗涤剂工业用细菌碱性蛋白酶制剂
示例4:食品工业用基因修饰米曲霉脂肪酶制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