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交通与二氧化碳排放控制

城市交通与二氧化碳排放控制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8.6城市人口密度和每周旅行的总长度之间的关系Edward L.Glaeser进行的对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土地开发密度的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缩短出行距离是减少机动交通碳足迹的一大有力手段。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会相互影响,居住、办公、商业等与城市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的集中布置,可大大减少远距离出行的需要,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

交通和距离相关,城市密度和土地利用情况相关,高密度的土地开发以及缩短交通通勤距离需要更加紧凑的城市空间来满足。研究表明: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可以对居民居住、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均有正向影响。对于居住碳排放,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强度,避免城市建筑空间的低密度发展,从而减少居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对于交通碳排放,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可以使居民居住地与就业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之间拥有更好的空间匹配效果,从而减少居民的出行频率和距离,并最终通过减少交通能源消耗来实现碳减排。

Newman(1992)、Mijkamp和Perrels(1994)以及Haughton和Hunter(1994)也都认为:集中发展和较高的人口密度,有利于形成能源使用更为高效的土地利用格局,有利于减少不得不需要进行的旅行(见表8.6)以及对私人交通的依赖性,有利于降低来自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

表8.6 城市人口密度和每周旅行的总长度之间的关系

(https://www.daowen.com)

Edward L.Glaeser(2008)进行的对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土地开发密度的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研究结论包括:城市的规模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将会高于存量人口,因此城市规模的增大会导致更高的碳排放水平;城市土地利用的限制程度与城市居住碳排放量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限制要求越严苛,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如高密度的开发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郑思齐(2009)研究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与出租车碳排放、公交车碳排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平均每平方公里增加1000人,会减少出租车排放0.424吨,减少公交车碳排放0.837吨。紧凑型城市有助于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霍燚等(2010)研究表明: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学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家庭居住地越靠近城市郊区,其居住地域就业地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程度往往越低,这种城市空间布局会增加家庭日常出行需求,并显著提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缩短出行距离是减少机动交通碳足迹的一大有力手段。从减少交通碳排放的角度要求城市用地布局应该紧凑高效,提高城市的密度和土地使用的混合程度,从生活和工作的通勤便利度出发来组织城市空间结构。高度集聚的城市形态可产生大量中短距离出行,增强非机动交通使用的合理性。将交通距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设计方案的优劣,注重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对碳足迹的控制,减少远距离出行次数也有利于加强低碳出行的可行性。同时,城市规划应在空间设计与功能布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市民出行的需求和远距离出行的必要次数。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会相互影响,居住、办公、商业等与城市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的集中布置,可大大减少远距离出行的需要,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