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西汉塞的修筑时间:金塔长城的建设

河西汉塞的修筑时间:金塔长城的建设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西走廊的中、西部被汉军所占领,先后建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故知令居以西至酒泉长城的修筑,是汉武帝元狩二年之后的事。十多年后,又修筑了酒泉至玉门间这段长城。由于居延地处军事要冲,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三年汉武帝遂重新起用因犯法失侯的路博德为居延强弩都尉,有计划大规模的修筑居延地区的整体防御体系及府、县设施。金塔境内的东部塞即为该段长城的一部分。

河西汉塞的修筑时间:金塔长城的建设

为了中原西域交通的畅通,保障河西军屯和郡县移民垦殖的安全,确保河西成为经营西域的前进和后援基地,配合对河西的逐步开发,汉王朝选派精兵良将,移民屯垦戍边,用大量人力物力分五次逐段兴筑了障塞烽燧:第一次为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由令居筑塞至酒泉;第二次为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第三次为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由张掖筑塞至居延泽,由休屠城筑塞至休屠泽;第四次为天汉初(前100至前99年),由敦煌西筑亭燧至盐泽(罗布泊);第五次为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由媪围筑塞至揟次。从修筑地域来看,第一次修筑主要是从今永登北至酒泉,第二次是从酒泉至玉门关,第三次是从张掖向北至额济纳旗,第四次是从敦煌至罗布泊,第五次是从景泰至张掖境内。据此而知,金塔境内汉代长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逐匈奴而取河西之后开始修建的。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第二次大规模反击匈奴。河西走廊的中、西部被汉军所占领,先后建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军经西域征讨大宛,为保障前往西域的道路畅通,西汉王朝派遣18万戍边甲卒,在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二都尉府,以保卫酒泉、张掖。据考证,最早修筑的是令居(西汉县名,今永登县中堡乡罗成滩)至酒泉一段。《汉书·张骞传》亦详载此事,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令居,县名也,属金城,筑塞西至酒泉也。”故知令居以西至酒泉长城的修筑,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之后的事。十多年后,又修筑了酒泉至玉门间这段长城。《史记·大宛列传》:“其明年,击姑师,破奴与轻骑七百余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赵破奴与王恢虏楼兰王、破姑师,事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可知酒泉至玉门的长城,筑于同年或稍后。但据调查,汉长城到张掖市高台县境内的黑河镇夷峡口后,并没有过黑河直接向西,而是在金塔境内的肩水金关处过黑河后,沿北山盆地边缘先向南(西部塞),在营盘城南折向西直至玉门(北部塞)。这段长城应该就是《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由于居延地处军事要冲,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遂重新起用因犯法失侯的路博德为居延强弩都尉,有计划大规模的修筑居延地区的整体防御体系及府、县设施。南抵祁连山北麓,后又连至玉门附近祁连山下。两条长城同接于金塔县东北处的肩水金关,形成“L”形的掎角之势。《甘肃新志》载:“古长城在甘肃城北四百里,由镇夷东、狼心山北,至哈密北山一带,皆有长城及墩基一道……今州城北三十里有边墙,而边墙北三百余里有孤红山,山外现有长城遗址。”它大致在狼心山和孤红山以北,沿青山头西山、虎背山、炮台山、梭梭井、炭窑子井向西延伸。本段长城又称遮虏障。它既是防御线,又是控制线,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大作用。金塔境内的东部塞即为该段长城的一部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