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牛顿与马赫对惯性力争论结果总结

牛顿与马赫对惯性力争论结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证实该论点,牛顿做了水桶旋转实验。根据实验,牛顿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相对绝对空间做加速运动时,它受到惯性力作用。然而,马赫却认为,惯性力起源于相对遥远星系的加速运动,或相对于宇宙总物质的相对加速运动。根据惯性的概念,惯性力就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力。反作用力是反作用于施力物体上的力,而惯性力与施力物体无关,它是受力物体表现出来的惰性。王氏第二运动定理为“牛马争论”画上句号。

牛顿认为,惯性力起源于一个物体相对绝对空间的加速运动,而不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系的加速运动。为了证实该论点,牛顿做了水桶旋转实验。他用一根细绳将盛水的桶悬挂起来,然后使水桶旋转。结果发现开始水桶转水不转,即水与桶之间有相对运动。这时水面仍然是平的,与水桶未转之前的情形完全一样;后来,水被水桶带动一起转,尽管这时水与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水面却不再保持平状,而是中间向下凹,四周向上凸起;即令水桶突然停止转动,但水仍然在转,这时的水仍然具有凹形。根据实验,牛顿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相对绝对空间做加速运动时,它受到惯性力作用。惯性力起源于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的加速运动。

然而,马赫却认为,惯性力起源于相对遥远星系的加速运动,或相对于宇宙总物质的相对加速运动。马赫指出“如果将牛顿水桶旋转实验中的桶壁加厚,一直延伸到几十公里,结果会怎样呢?这时,桶壁与水之间的相对运动将不可忽视,实验结果将有可能与牛顿的实验不同”。马赫还认为,无论我们认为地球是绕自身轴旋转,或恒星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处于静止都无关紧要;物体的运动不是绝对空间中的绝对运动,而是相对于宇宙中其他物质的相对运动。不仅速度是相对的,加速度也是相对的;物体的惯性不是物体自身的属性,而是宇宙中其他物质作用的结果。

运动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这个问题涉及时空的本质,笔者对二人的争论谈点管见。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惯性力”?根据惯性的概念,惯性力就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力。如果受到了f=ma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为a,惯性力就是f=-ma。惯性力与反作用力的表达式完全相同,但是两者的概念不同。反作用力是反作用于施力物体上的力,而惯性力与施力物体无关,它是受力物体表现出来的惰性。可以看出,根据本书前面几章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支持绝对空间观点,即赞成牛顿观点的。

在“水桶实验”中,水的转动缘于水桶转动时水桶壁和水之间的摩擦力。水桶转动时间越长,转动速度越快,水桶壁和水之间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越长,水获得的能量越大,水的转速也越来越快。水面中间向下凹,四周向上凸起,缘于靠近桶中心水转动的线速度小,惯性离心力小;靠近桶壁,水的转动线速度大,惯性离心力也大,惯性离心力使水的压力和桶壁压力的合力达到综合平衡。水桶虽然停止转动了,但水仍然在转缘于水转动的能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根据牛顿力学可以计算出水的表面是旋转抛物面,其方程为其中,水桶中心和桶壁水面的高度差为h,v是水桶内壁的水相对于水桶中心转动的线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如图9-1所示)。

因为水桶不旋转时水面是平的,水面的旋转抛物面显然是由于水桶的旋转产生的,而旋转抛物面的中心就是水桶中心。上面的方程说明该中心就是惯性离心力的中心。用牛顿力学完全可以解释“水桶实验”,印证“惯性力起源于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的加速运动”观点。

(https://www.daowen.com)

图9-1 水桶纵切面

马赫不从理论上反驳牛顿“水桶实验”观点,却创造一个“结果将有可能与牛顿的实验不同”的“超级水桶实验”。即使不能用实验演示,为什么不可以如爱因斯坦一样用“思维实验”说明呢?马赫凭实际上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有可能”结果,硬是推翻了牛顿的理论和实验。

马赫关于“惯性力起源于物体相对于宇宙总物质的相对加速运动”源于他宇宙中的物质运动是相对运动的观点,认为物体的运动不是绝对空间中的绝对运动,而是相对于宇宙中其他物质的相对运动。马赫的观点站不住脚。

不同的加速运动,其惯性力的大小、方向也不同。王氏第二运动定理认为,只有物体相对于宇宙总物质加速运动的惯性力,才起源于相对宇宙总物质的加速运动,并非所有惯性力都起源于相对宇宙总物质的加速运动。对所有惯性力而言,王氏第二运动定理认为,都起源于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的加速运动。王氏第二运动定理为“牛马争论”画上句号。

宇宙时空的本质是绝对时空。宇宙时空有两种表现形式,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以物质之间的相对运动,即以相对时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地球表面,以地面物体在地面参照系中的绝对运动,即以绝对时空的形式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