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布袋购物,拒使用一次性用品
2.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
4.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5.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6.拒绝过分包装
7.不过分追求穿着时尚
8.节约粮食,消费肉类要适度
9.少用罐装食品和饮料
10.少吃口香糖
11.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12.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3.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14.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15.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
16.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17.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18.认识重点保护动物
19.少使用发胶和喷雾杀虫剂
20.使用无氟冰箱和空调机
21.垃圾分类摆放
22.单独保存回收废旧电池
23.单独保存回收废旧塑料
24.单独保存回收废旧玻璃
25.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6.简化房屋装修
27.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28.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草
29.认识、保护热带天然林(https://www.daowen.com)
30.不在野外烧荒
31.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32.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33.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34.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35.认识、保护海洋
36.避免旅游污染
37.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38.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39.尽量利用太阳能
40.节约用纸,双面使用纸张
41.不乱占耕地
42.不燃放烟花爆竹
43.不鼓励制作、买卖动植物标本
44.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45.定期检查机动车尾气
46.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47.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48.参与环保宣传
49.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50.支持环保募捐
保护环境50件小事
9月28日,海南省生态环境教育中心郑重向市民推出——“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当天上午,借海南生态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的先机,工作人员向首批到该馆参观的市民发放了写有这50件小事的具体内容的宣传资料。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是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教师在参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材料,结合我省的实际总结出来的。
在谈到此举的意义时,海南省生态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梁伟博士认为:市民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员,是生态环境构成的参与者。市民从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做起,不仅可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本身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与此同时,中心主任史海涛博士认为:时下,人们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还相当贫乏。由于海南特殊的资源、环境、人口状况,环保宣传和教育更显得重要。他们旨在由“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的环保宣传入手,增强每一个人的环保责任感,并使其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法。
据了解,“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将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