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地处鄂托克旗蒙西镇境内,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同时是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始建于2025年底。2025年11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园区始终坚持三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立园,五高(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环保)起步,循环发展原则,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采取“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入园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提出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修补、拓展和延伸,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构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在资源减量化方面,重点实施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业链。该产业链包括从水泥窑尾废气中提取二氧化碳,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和全降解塑料,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将二氧化碳增浓后用于粗氢液彻底碳分。此外,从焦炉尾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经脱硫处理后,为甲醇生产提供补碳,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业链,充分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清洁生产。
坐落于鄂尔多斯市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蒙西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大力开发废弃物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等关键链接技术。逐步改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装备,完善技术体系,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的梯级利用等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特征的是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该产业链利用煤矸石和洗煤厂排出的中煤、煤泥发电,将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氧化铝的含量大于40%)与石灰石煅烧采用碱溶法提取氧化铝,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硅钙渣用于联产水泥熟料,由回转窑尾废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经净化、增浓后用于粗氢铝彻底碳分工艺,生产出高硅氢氧化铝(铝硅比达到60∶80),再通过拜耳法生产出一级砂状氧化铝。由此形成了零排放、零污染、低成本的循环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形成,将全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和硅钙渣变成有用之物,产出电力、氧化铝和水泥,没有固体废弃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典型范例。
目前,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https://www.daowen.com)
(1)利用沙漠风积沙替代黏土质原料生产水泥熟料。该项目以沙漠风积沙为原料替代黏土质原料生产水泥熟料,可等量替代原生态的黏土质矿物,达到减量使用农田(或牧场)黏土资源的目的,避免对植被破坏,该技术对沙漠地区水泥企业普遍适用。
(2)综合利用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园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煤矸石等工业废渣进行综合利用:一是采用先进的粉磨工艺及设备,利用煤矸石生产高性能复合硅酸盐水泥。该技术通过对水泥粉磨流程的优化设计与改造,利用自燃过的煤矸石作为主要混合材,生产出了高性能复合硅酸盐水泥。自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年利用煤矸石等工业废渣达40多万t,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00万元。二是利用废弃煤矸石制备超细高白煅烧高岭土。该项目利用园区周边废弃煤矿采空区的煤矸石为原料,建立了3万t/a超细高白煅烧高岭土,年利用煤矸石近4万t。在高岭土制备过程中采用神华蒙西公司焦炉煤气作燃料,年消耗焦炉煤气2160万m3。三是利用煤矸石、煤泥发电。园区先后建立了3台6000kW、2台1.2万kW的发电机组。年利用煤矸石12万t,中煤和泥煤约8万t。从2025年投入运行累计利用煤矸石约100多万t,节约耕地900多亩。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全部用于水泥生产。2025年初,采用废弃的焦炉煤气替代了70%的燃煤。
(3)对水泥窑尾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综合利用。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开发,目前建有一条水泥窑尾废气回收2万t/a的二氧化碳装置。在此基础上,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立了30000t/a的超重力纳米碳酸钙生产线。每生产1t纳米轻质碳酸钙,需要0.5~0.6t的二氧化碳,年利用15000~18000t的二氧化碳。
(4)充分利用焦炉煤气实现互惠双赢。利用神西煤化公司年产70万t捣固焦项目所产生的焦炉煤气作为高岭粉体公司的燃料,同时又送到蒙西自备电厂发电。每年可为神西煤化公司增加收入2100万元。蒙西自备电厂和高岭粉体公司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岭粉土降低成本400元/t,年可增收540万元;每度电降低成本0.02元,年可增收6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