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蜻蜓饭、蜻蜓草、风须草、土马鞭、兔子草、蛤蟆棵、透骨草、马鞭稍、马鞭子、铁马鞭。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20 cm。茎四方形,近基部可为圆形,节和棱上有硬毛。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 cm,宽1~5 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背面脉上尤多。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细弱,结果时长达25 cm;花小,无柄,最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苞片稍短于花萼,具硬毛;花萼长约2 mm,有硬毛,有5脉,脉间凹穴处质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色至蓝色,长4~8 mm,外面有微毛,裂片5;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子房无毛。果长圆形,长约2 mm,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常生于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云梦常见。图片拍摄于倒店乡张台村。
【药材名】马鞭草。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
【采收加工】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根茎圆柱形,长1~2 cm,表面土黄色,周围着生多数根及须根。茎四棱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沟,具稀疏的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片灰绿色或棕黄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具毛。顶端具花穗,可见黄棕色的花瓣;有时已成果穗,果实宿存灰绿色的萼片,萼片脱落后,则见灰黄色的4个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色青绿、带花穗、无根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用于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证,经闭,癥瘕,痈肿疮毒,牙疳。(https://www.daowen.com)
【附方参考】(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
(2)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
(3)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4)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
(5)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
(6)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7)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
(8)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