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本质:探讨与变革

教育本质:探讨与变革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今教育学者们在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中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排除了过去“左”的思想障碍,加深了对教育本质的探讨。认为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身心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是传授或传递社会经验的工具;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个性社会化。

教育本质:探讨与变革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所固有的内部联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活动所不同的基本特性。就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而言:政治的本质在于它是处理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如阶级之间、阶层之间、种族之间等关系的社会活动;经济的本质在于它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占有、交换、消费等社会活动;文化的本质,从广义上看,它是精神产品的创造、传播等社会活动。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它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递人类文明,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使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相区别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教育自身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属性,是教育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教育本质认识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否正确处理教育与各方面的关系,能否妥善地解决教育工作中诸多实际问题,关系到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古今教育学者们在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中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排除了过去“左”的思想障碍,加深了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据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同样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相应地形成了五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因而它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教育就其主要的方面来看,如教育的方针和政策、目的和任务、理论观点等,都为政治和经济所决定,又积极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另外部分教育内容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

(2)生产力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科学实验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以后,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来自科学实验,这种科技成就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教师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教师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多属性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中的各种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本质,而是平行地、并列地起作用。在具体阐述中又可分双重属性说(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双重属性)、三重属性说(教育具有实践性、生产性、政治性三方面属性)及多重属性说。

(4)特殊范畴说。把教育当作一个特殊的范畴,力图从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从教育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从教育的内部矛盾入手来揭示它的本质。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身心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是传授或传递社会经验的工具;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个性社会化。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

纵观教育整个的发展历程及各个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概括出教育至少具备以下一些本质特点:

(1)永恒性:教育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只要社会存在,教育将永远存在。

(2)社会性(包括历史性、继承性):教育不但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教育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可借鉴、继承。

(3)阶级性:教育是社会的产物,也必然要为社会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统治教育,以使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4)发展性: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即教育本身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性还表现在,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发展,教育具有发展的功能。

(5)目的性: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教育是一件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

(6)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非一朝一夕之事。对一个人的教育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国家的教育事业需要长期地、永远地发展下去。

(7)长效性:教育的作用一旦发挥出来,并不是一次或多次就会用完,而是将长远地发挥作用。

(8)前瞻性: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工程,培养人又具有长期性,因而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

(9)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按照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独立办教育,教育如果完全依附社会政治和经济,或者说社会政治对教育干预太多,则教育将丧失自己本身的功能。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哪些?(www.daowen.com)

3.教育起源有哪些观点,你认为教育是怎样起源的?

4.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5.举例分析说明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注释】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2]转引杨志恒等主编:《教育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49,110页。

[4]转引自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5]同上,第41~42页。

[6]转引自袁桂林:《外国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7]王彦才、郭翠菊主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8]《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23页。

[9]李尚卫、吴天武主编:《普通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页。

[10]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页。

[13]吴小红.《小学举办植树节培养孩子动手种植》,载《华西都市报》2016年3月29日,第4版。

[14]顾明远主编:世界教育大事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5~1536页。

[15]王彦才、郭翠菊主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1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版,第87~8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