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三丰的《蛰龙吟》与《道德经》范本源考

张三丰的《蛰龙吟》与《道德经》范本源考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文献中,首次载有张三丰传的是任自垣的《大岳太和山志》。《道德经探玄》的作者培真,以修道人的体验,诠释了张三丰《蛰龙吟》的养生含义。张三丰《无根树》道情24首,被认为是道家炼丹箴言。

张三丰(1247—?),武当山著名道士,明洪武初在武当山“淄河里入道籍(见《襄阳府志》)”。明代文献中,首次载有张三丰传的是任自垣的《大岳太和山志》(在此前的《武当福地总真集》无此记载)。不妨全录:“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仹。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乃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揽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旦初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以上是时任武当道教提点的著名道士任自垣笔下的张三丰,任自垣在茅山学道,又在南京国家道录司供职,之后又提督武当山道教。是道门高层,并掌管武当道教,又奉皇命专门寻访过张三丰。可以说对武当高道有所了解,他撰写的张三丰传,至少可以证实有张三丰其人。笔者是武当本地人,自幼听到许多有关邋遢张的民间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老家后山的张爷庙里,还有群众和其神像戏耍的习俗——将张爷的铜帽子摘下来,再戴不合适,在腿下袷个尿臊再戴就合适了。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戏耍,令人开怀,无拘无束。他是武当山唯一可以戏耍而不怪罪的神仙,说明数百年中张三丰与老百姓极具亲和力,在当地影响之大、之深绝无仅有。目前,学术界还认为张三丰是个谜,是神还是人?存在许多疑点。我们认为,对于“唯恐闲名落人耳中”的隐士,特别是中国道家人物,大多隐而不出、时隐时现、令人不可置信。我们没有必要陷入误区,去追究其历史问题。值得研究的是,他给社会留下的思想文化财富的内容、地位和价值。对于古籍所载的超常能力,先别排斥或反感,“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有待认识的学问还很多很多。

张三丰是武当拳的创始人。在全国开展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已为当代武当拳传人所公认;全球华人武当拳家,每年四月初九日举办纪念张三丰诞辰的活动至今没有间断;他留传的内家拳法,虽经历史演变为诸多门派,毕竟给后世留下了武术健身的套路、理论和方法;他留下的诗词著述,虽有不少托名假借之处,但他的《蛰龙吟》《无根树丹辞》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许多学者所推崇。总之,元明之际的张三丰是一位历史人物,在道家学派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丰厚的养生健身文化遗产。

《道德经探玄》的作者培真,以修道人的体验,诠释了张三丰《蛰龙吟》的养生含义。《蛰龙吟》曰:“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白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半仙。”培真写道:“这《蛰龙吟》中所谈的妙趣,非亲躬者就难知其妙,纵然是千比万喻,又有谁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那起蛰之龙腾飞的玄妙境界?然而能亲躬者,就有可能直觉其间的妙趣,他就没有必要再让人作何种解释,却领会到《蛰龙吟》的意境是真实无欺的。……所以说真道必须真心悟,未悟真道空自迷;若欲真道不迷失,尚须代代都有体道者相传递。”张三丰是道释儒三教合一思想的代表,他精通三教经书,以道为三教的共同之源。其《大道论》上篇说:“予也不方,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教也。”其弟子孙碧云说:“教虽三分,道乃一也。”三教先圣们彻悟到的是那唯一永恒的本体——混一的整体,而不是末节的剖分。否则,那自体天地的发动运化的龙图将不会出现。让我们在修道中培养“真元”,去体验那起蛰的腾龙吧。(https://www.daowen.com)

张三丰《无根树》道情24首,被认为是道家炼丹箴言。培真先生在《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的领会中认为:张三丰与老子思想相吻合。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同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经》第三十二、六十一、六十七、七十九章等都在讲述这个道理。是说人的生殖细胞包含了生命的全部信息,修道者能够将生殖细胞转变为信息能量而滋养自身,使自体生命得以延长。此事历代有不同称谓,如“炼精化气”“炼内丹”“修命功”“还丹”等等。

对“还丹”要掌握的要领,前人比喻甚多。如张三丰《无根树》丹辞中是这样描述的:“无根树,花正繁,美貌娇客赛粉团。防猿马,劣更顽,挂起娘生铁面颜,提出青龙真宝剑,摘尽墙头朵朵鲜。趁风帆,满载还,怎肯空行过宝山。”《悟真篇》是这样形容的:“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无根树》中又云:“无花无酒道不成。”以上所说之花、酒、真种子,都是指炼精化气使生命信息能量回归时所伴有的融融性快感。前人都不便直言,故以隐晦之辞予以暗喻。而“挂起娘生铁面颜”,“提出青龙真宝剑”则是指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意识的中和虚静、知而不辨,更不能刻意追求或产生淫念。否则,将导致这一过程的失败。这些形容之辞在不同的著述之中有不同的说法,老子则称“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镇之以无名之朴”。总之都是一个意思,即知而不辨,勿忘勿助。

综上所述,武当张三丰是高隐得道之士,是道家学派陈抟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留传的炼丹理论和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法,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健康长寿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