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昭明协和万邦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昭明协和万邦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找到中华文化之根源,人才有可能重拾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文明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如今中国人总结教训,开始找回文化自信,开始重视中华文化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尚书·尧典》讲先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然后才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些价值就是中国文化之本体,是中华民族之魂魄,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昭明协和万邦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找到中华文化之根源,人才有可能重拾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文明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没有民族文化的复兴,便不会有民族的全面复兴。其实,中华文化蕴含着无价瑰宝。有些人却不识自家宝藏而只会向外乞讨。正如王阳明所言:“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如今中国人总结教训,开始找回文化自信,开始重视中华文化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中华文化在经历了各种风雨洗礼之后,终于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而要探寻“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只能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系统。现在很多人研究中国历史,都按照五种社会形态讲。侯外庐早就指出,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有一个特殊道路,这个道路和西方不一样;中国文化早熟,保留了血缘关系、氏族组织,一步跨入文明。《尚书·尧典》讲先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然后才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礼记·礼运》曰:“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人伦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化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就是以人伦为纽带的文化基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三者关乎家庭,其他二者,君臣是父子的延伸,朋友是兄弟的延伸,整个国家制度也是从人伦中推出来的。传统文化中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皆是人伦之道,培育了中国人“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www.daowen.com)

今天,我们要去探寻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去探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就要从中华文化人伦之根衍发,延展儒家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从“爱人”到“泛爱众”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衍发倡导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衍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价值就是中国文化之本体,是中华民族之魂魄,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