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标准作业编制步骤以及工序作业内容

标准作业编制步骤以及工序作业内容

更新时间:2025-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TT=[日工作时间(秒)/]×工时利用率例:生产线节拍=[920分×60秒÷]×83%=144秒原则上生产节拍是相当稳定的, 当顾客需求量变化较大, 按原节拍生产加班时间超出法定范围或者作业时间空闲较多时, 需对节拍进行调整。

标准作业的编制步骤: 确定生产节拍、 用节拍时间确定工位作业内容、 测定各单位作业的完成时间、 制作要素作业山积表、 平衡工序的作业内容、 编制标准作业组合票、 编制标准作业票、 编制标准作业要领书。

1. 确定生产节拍

公司依据市场预测, 确定年生产产量, 依据产量确定生产节拍 (TT)。

TT=[日工作时间(秒)/(年产量/年工作日总数251天)]×工时利用率

例:生产线节拍=[920分×60秒÷(80000辆÷251天)]×83%=144秒

原则上生产节拍是相当稳定的, 当顾客需求量变化较大, 按原节拍生产加班时间超出法定范围或者作业时间空闲较多时, 需对节拍进行调整。

2. 用节拍时间确定工序作业内容

生产节拍确定后, 依据节拍时间分配每个工序的作业内容。

如: 已经确定生产节拍为144秒后, 每个工序按照作业时间为144秒进行作业分配, 这里要考虑装配工艺顺序。

3. 测定各单位作业的完成时间

分配各工序作业内容后,需要对各工序作业完成时间进行测时,以确定工序分配的合理性。

(1) 决定要素作业、 决定测定的原单位时间 (测什么作业、 哪个环节)。

(2) 决定测定的点 (在哪个工位)。

(3) 确定测时的次数 (测几次)。(https://www.daowen.com)

(4) 决定循环时间的最佳值 (经过反复观察、 测量)。

(5) 决定临时的各要素作业的作业时间 (把每个要素所用时间分别计算标注出来)。

(6) 对要素时间进行调整, 使其符合生产节拍时间, 通常是削峰填谷, 即把循环时间长的工作作业进行再分配或者通过改善予以缩短。 即与生产节拍对比, 看其是否符合, 找出问题点进行改善。

4. 制作要素作业山积表

将各工序的循环时间分成作业时间、 走动时间和辅助时间三类, 按照有价值作业、 附加作业、 浪贾的三种作业类别, 发现操作中存在的浪贾并予以消除。 同时结合作业实况, 确定最简单、 科学的操作顺序。

5. 平衡工序的作业内容

通过要素作业山积表找出并消除浪贾后, 需要再善次对各个工序作业量进行平衡。 平衡工序时应遵守以下四个原则:

(1) 保证装配的技术要求。

(2) 减少走动距离。

(3) 合理分配劳动负荷。

(4) 慎重调配安全件的生产工序。

6. 编制标准作业组合票、 标准作业票、 标准作业要领书

按照各公司标准作业文件的编制规范, 依次编制标准作业组合票、 标准作业票和标准作业要领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