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起源旧说以及源于何处

音乐起源旧说以及源于何处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起源于何时?经过对音高的测定,可知这些出土的乐器已具有七声音列的音律结构,可以吹奏完整乐曲。关于音乐的起源,大致有下列几种观点。笔者认为,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起源于对自然音的模仿。关于音乐起源于劳动的最权威的依据就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著名论断。鲁迅的意思是,音乐是原始初民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而产生的。还有一种美学理论认为音乐起源于巫术。

音乐起源旧说以及源于何处

音乐起源于何时?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为音乐属于声音形态,而在没有录音机远古时期,声音是无法保存下来的。这与绘画不一样,古代的岩画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这就为后人研究绘画的起源提供了依据。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出土的乐器和陶器上绘制的乐舞,推测音乐产生的时期。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音乐是在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根据对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七音孔和八音孔的18支骨笛)进行物理测定的结果,推断其制作年代距今八千年左右。经过对音高的测定,可知这些出土的乐器已具有七声音列的音律结构,可以吹奏完整乐曲。由此可以得知,早在八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无论是在音律计算还是在工艺制作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审美水平。

图1-1 古代奏乐俑

(图片来自:http://www.baidu.com)

另外,在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还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彩陶碗,碗壁上绘有三组舞蹈图像,图像中的动作也可以证明乐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音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音乐在人类产生之初就产生了,而且成为原始初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音乐的起源,大致有下列几种观点。

人类生存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鸟鸣、水声、风声……各种和谐的音响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人类十分欣赏这些自然界的天籁之声,并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创造了音乐。

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以禽兽为师”的观点,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向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向燕子学会了造房子;向天鹅和黄莺等学会了歌唱。”伍蠡甫.西方文论选[G].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上册:4.亚里士多德也指出:“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按:指‘模仿的本能’和‘音调感’、‘节奏感’),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模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亚里士多德.诗学[G].北京:<a href=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1.">无独有偶,《吕氏春秋·古乐》也表明了音乐起源于模仿的观点:“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鹿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罄之音,以致舞百兽。”又说:“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以昆仑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笔者认为,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起源于对自然音的模仿。特别是各种鸟类的鸣叫声,本身就具有高低不同的声音变化,类似音乐中的音程效果,因此,可以推断原始音乐音程的形式是模仿鸟鸣或大自然中其他声音而形成的。

关于音乐起源于劳动的最权威的依据就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著名论断。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特别强调“手”与“劳动”的关系,他指出“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正是在劳动中,“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a href=人民出版社,1972:508-510.">,这种复杂的活动自然也包括音乐在内。没有高度完善的发音器官,就不能演唱歌曲;没有灵巧的双手,就不能制造乐器——音乐是劳动的产物。(www.daowen.com)

鲁迅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说:“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来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门外杂谈[M]//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75.

鲁迅的意思是,音乐是原始初民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而产生的。《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论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吕氏春秋》还具体描绘了原始初民跳乐舞的情况:“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颂扬祖先);二曰‘玄鸟’(部落图腾崇拜);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原始初民的舞乐所表现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既有宗教方面的内容,也有生产劳动的情景。

还有一种美学理论认为音乐起源于巫术。黑格尔认为“从客体或对象方面来看,艺术的起源与宗教的联系最密切”,“只有艺术才是最早的对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2卷:24.

王国维早就提出这样的疑问:“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他的根据是“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而且从文字学的观点看,“巫”是个象形字,表现的是跳舞的形态。“巫”是部落中与神灵沟通传话的人,“巫”在向神灵祈祷保佑的过程中,言之不足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按照这种观点,歌舞是在祭祀活动中产生的。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五弦瑟是一个叫士达的人制作的,其用途在于对天演奏求雨以安众生。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潜伏而湛积,阳道壅塞,不行其序;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故事说明因阴气不散,阳气受阻,故创作歌舞疏导之。

康德还提出歌舞起源于游戏的主张,后经席勒斯宾塞大加发挥和补充,所以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康德说:“艺术也和手工艺区别着。前者唤做自由的,后者也能唤做雇佣艺术。前者人看做好像只是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后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的。”康德.批判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上卷:149.他把“艺术”与“手工艺”区别开来,把艺术称之为“愉快的游戏”,把手工艺称之为“雇佣艺术”。

席勒说:“当缺乏是动物的活动的原动力的时候,它是在工作;当力量过剩是这种原动力的时候,当生命力过剩刺激它活动的时候,它是在游戏。”然后“通过过剩的强制或者自然物的游戏,转到审美的游戏”,席勒.美学书简[M]//古典<a href=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1.">于是艺术就产生了。他认为艺术是“审美的游戏”,歌舞是在游戏中产生的。

毕歇尔提出了“游戏先于劳动,而艺术先于有用物品的生产”的观点。在他看来,“游戏的最主要特征是:它对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没有直接的帮助。游戏者的活动并不追求一定的功利目的……由于较好的营养,机体中积聚着一些要求出路的剩余力量,所以当动物游戏的时候,它正是服从了这个要求。游戏是一种非自然的力量练习”。

普列汉诺夫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提出劳动先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劳动的产物,“由于生活的需要迫使人去劳动,可是人在劳动中逐渐地把自己力量的实际使用看做一种快乐”。“游戏是由于要把力量的实际使用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而产生的”。他是这样来解释狩猎乐舞的起源的:“当狩猎者有了想把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他就再度从事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狩猎的舞蹈。然而在这里是什么决定着舞蹈的性质,即游戏的性质呢?是严肃的工作的性质,也就是狩猎的性质。游戏是劳动的产儿,劳动在时间上必然是先于游戏的”。普列汉诺夫.没有<a href=地址的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80.">关于音乐的起源,除了模仿说、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以外,还有性欲说、移情说、表现说、自觉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