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魏北周政局动荡与宇文护专权:长安文明揭秘

西魏北周政局动荡与宇文护专权:长安文明揭秘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魏的战功和地位,仅次于宇文泰,素为宇文护所敬重。宇文护杀赵贵、独孤信,引起北周政局的很大动荡,亦引起孝闵帝宇文觉对宇文护的强烈不满。'"赵贵被宇文护杀害后他强调要继承文帝的传统群臣同心戮力共治天下",对宇文护专权表示不满。宇文觉立即表示赞同。这就是在北周发生的一场血淋淋的宫廷政变。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

西魏北周政局动荡与宇文护专权:长安文明揭秘

二、北周初期的政局动荡与宇文护专权

北周初期的政局动荡,与宇文护掌权有直接关系。宇文护是宇文泰之长兄宇文颢的少子。"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宇文泰之父)所爱,异于诸兄"。长大后,跟随叔父宇文泰出征。宇文泰至平凉(今属甘肃),以宇文护为都督。"大统初,加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又"从太祖(宇文泰)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迁镇东将军、大都督。八年(542),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又与大将于谨征江陵,攻克江陵,"以功封子会(宇文会)为江陵公"。正因为宇文护屡立战功,甚受宇文泰信任。故宇文泰临终前对宇文护说:"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8]但宇文护掌权初期即遇到来自群臣及诸将各方的压力。史载,"中山公护,名位素卑,虽为泰所属,而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9]这时宇文护问计于威望甚高、军功显赫的于谨。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在西魏的战功和地位,仅次于宇文泰,素为宇文护所敬重。他"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人称有'王佐材也'"。此时他当众向诸大臣表态,支持宇文护掌权,厉声说:"公(指宇文护)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10]"群公迫于谨,亦再拜,于是众议始定。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人心遂安"。[11]

但在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退位、宇文觉即北周皇位之后不久,政局便发生了动荡。

宇文护杀死赵贵、独孤信。赵贵、独孤信二人,在西魏军功显赫,地位崇高。在北周初期,宇文护为笼络赵贵、独孤信等,于孝闵帝元年(557)正月,以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大冢宰,以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宇文护自为大司马。[12]但赵贵对此并不知足,暗中策划与独孤信合谋袭杀宇文护;而独孤信因其女婿、宇文泰之长子宇文毓受冷落,未掌实权,亦耿耿于怀。但他比赵贵善于谋略,较为谨慎。史载,"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宇文泰)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13]时在当年二月。宇文盛,鲜卑族代(今山西大同以北)人。青年时"志力骁雄",为宇文泰侍卫将领,"从破侯莫陈悦,授威烈将军"。大统三年(537),兼都督。"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授都督、平远将军、步兵校尉",又"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盐州(今内蒙古五原)刺史"。宇文盛告密成功后,官职更加显赫。"及楚公赵贵谋为乱,盛密赴京告之。贵诛,授大将军,晋爵忠城郡公,赐甲一领、奴婢二百口、马五百匹,牛羊及庄田、仆物等称是"。[14]足见宇文护对此事件的高度重视。赵贵被杀后,独孤信被免官,极为恐慌。当年三月,被宇文护"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15]

宇文护杀死孝闵帝宇文觉。宇文护杀赵贵、独孤信,引起北周政局的很大动荡,亦引起孝闵帝宇文觉对宇文护的强烈不满。他不甘心当傀儡皇帝。他与宇文护进行卫权的主要策略,就是强调他是文帝宇文泰的嗣子、亲子。孝闵帝元年(557)正月壬寅(初二),孝闵帝亲至长安城(基本上仍为汉初修的旧城)南郊,"祠img7丘,诏曰:'予本自神农(炎帝)……文考(宇文泰)德符五运,受天明命,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庙为太祖。'"赵贵被宇文护杀害后他强调要继承文帝的传统群臣同心戮力共治天下",对宇文护专权表示不满。独孤信被赐死后,他又下诏赈给饥民,"遣使巡检,有穷馁者,并加赈给",用以争取民心。史载,"帝性刚果,见晋公护执政,深忌之"。九月,孝闵帝左右的亲信官吏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亦不满宇文护专权,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密谋,请孝闵帝诛杀宇文护。宇文觉立即表示赞同。但随即他们又不慎将谋议告知另一宫伯张光洛,引为同谋。张光洛暗中向宇文护告密。宇文护将李植、孙恒逐出皇宫,李桓为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刺史,孙恒为潼州(治今陕西临潼)刺史。乙弗凤等惶恐不安,与孝闵帝谋议,将召集群臣入宫诛杀宇文护。张光洛又将此谋密告宇文护。此时尉迟纲总统宿卫兵,宇文护召集纲等共谋废立。令纲入殿中,诈唤乙弗凤等论事。乙弗凤等人既至,以次执送宇文护宅中,皆杀之。尉迟纲在宇文护的指使下罢教禁兵。"帝(宇文觉)方悟,无左右,独在内殿,令宫人持兵自守。护又遣大司马贺兰祥逼帝逊位。遂幽于旧邸,月余日,以弑崩,时年十六。植、恒等亦遇害"。[16]李植父、柱国大将军李远,亦被宇文护逼迫自杀,"植弟叔诣、叔谦、叔让亦死"[17]。这就是在北周发生的一场血淋淋的宫廷政变。

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是宇文泰长子,西魏恭帝三年(556),授大将军,镇陇右。孝闵帝即位,他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18]宇文护废孝闵帝之后,遣使赴岐州于九月迎回宇文毓。至京城长安,仍住在旧官邸。甲子(二十八),"群臣上表劝进,备法驾奉迎",宇文毓"固让,群臣固请,是日,即天王位,大赦天下"。他即位后不忘根本,十二月庚年(初六),拜谒其父成陵(文帝宇文泰陵)。癸酉(初九),还长安皇宫。庚辰(十六),以其四弟大将军、辅城公宇文邕为柱国。戊子(二十四),释放长安现有囚犯。甲午(三十),又下诏:"元氏(原为拓跋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意在争取鲜卑族民众的支持。这自然引起宇文护的不满。于是在其威慑下,明帝二年(558)春正月乙未(初一),以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太师,彰显其权在君臣之上。二年九月丁未(初五),明帝宇文毓幸同州(治今陕西大荔),过旧宅,有感赋诗:(www.daowen.com)

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霜潭渍晚菊,寒开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武成元年(559)正月己酉(二十一),"太师晋公护上表归政,帝始亲览万机。军旅之事,护犹总焉"。就是说,表面上宇文护归政于宇文毓,实际上用军权对其监控。八月己亥(十四),宇文毓改天王称皇帝,追尊其父文王宇文泰为帝,称文帝。九月,明帝利用权力进封其四弟宇文邕为鲁国公、皇弟宇文俭为谯国公、宇文纯为陈国公,等等,以强化皇权。这势必引起宇文护的极大不满。二年(560)春正月,明帝又大会群臣于长安紫极殿。"夏四月,帝因食遇毒"。死前遗诏为宇文毓口授,内容可信,其主旨是要其四弟宇文邕继承皇位,说"今大位虚旷,社稷无主。朕儿幼稚,未堪当国。鲁国公邕,朕之介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他不点名指责掌实权的宇文护,暗含已心中明白是谁下的毒药,说"所可恨者,朕享大位,可谓四年矣,不能使政化循理,黎庶丰足,九州未一,二方犹梗,顾此怀恨,目用不瞑"。"辛丑(二十),崩于延寿殿,时年二十七,谥曰明皇帝,庙称世宗。五月辛未(二十一),葬于昭陵"。[19]唐代另一史家李延寿亦判定明帝宇文毓是被毒死的,说"帝因食糖img8遇毒"而死,死前诏书为明帝口授,"其诏即帝口授也",并与《周书》一样,给宇文毓以甚高的评价:"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及即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于麟趾殿刊校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已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百卷。所著文章十卷"。[20]

那么,明帝宇文毓是谁毒死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等人经过考证,明确指出是宇文护指使宫中管膳食的官吏李安毒死明帝宇文毓的。公元560年夏四月,"周世宗明敏有识量,晋公护惮之,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于糖img9而进之。帝颇觉之。庚子,大渐,口授遗诏五百余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当国。鲁公(宇文邕),朕之介弟(大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辛丑(二十),殂。年二十七"。[21]img10,糖丸饼,类似后世之元宵

北周武帝宇文邕杀掉宇文护。史载,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太祖(宇文泰)异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儿也。'"明帝(世宗)在位时,宇文邕"甚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共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世宗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武成二年(560)夏四月,明帝宇文毓临死前,口授遗诏传帝位于宇文邕;宇文邕"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壬寅(二十一),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在这种情况下,权臣宇文护也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保定元年(561)春正月下诏改武成三年为保定元年。以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是武帝避免生疑的措施。保定四年(564)十月,武帝诏大将军、大冢宰、晋公宇文护率军伐北齐,"帝于太庙庭授以斧钺",于是宇文护统大军潼关。十一月,其部将尉迟迥率军围洛阳。十二月,北齐军队突然夜晚南下渡过黄河早晨至洛阳,北周诸军惊散,宇文护败回长安。这场战败,使宇文护的威望急剧下降。宇文邕心中暗喜,并策划应对措施。经过精心筹备,天和三年(568)冬十月,"上(武帝)亲率六军讯武于城南,京邑观者,舆马弥漫数十里,诸蕃使咸在焉"。这是武帝彰显皇权,并欲亲掌军权的象征。建德元年(572)三月丙辰(十四),武帝突然杀掉大冢宰、晋公宇文护及其子宇文会、宇文至、宇文静,及其亲信"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22]。武帝宇文邕是怎样杀掉宇文护的?史载,"帝每于禁中(皇宫)见护,常行家人礼,太后赐护坐,帝立侍于旁。丙辰(十四),护自同州(今陕西大荔)还长安,帝御文安殿见之。因引护入含仁殿谒太后,且谓之曰:'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因出怀中《酒诰》授之,曰:'以此谏太后。'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帝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卫公直匿于户内,跃出,斩之"。可见,宇文邕事先与卫公宇文直等密谋策划好,引宇文护入含仁殿读《酒诰》,趁其不备击杀之。宇文护自西魏恭帝三年(556)十月,受宇文泰遗命,辅佐幼主孝愍帝宇文觉建北周,虽不能说毫无政绩,但他擅权独断,恋权不放,暗杀成性,致使北周初期出现长达二十五年(557—572)的政局动荡。"凡所征发,非护书不行。护第屯兵侍卫,盛于宫阙。诸子、僚属皆贪残恣横,士民患之"。[23]因此,宇文护及其诸子、亲信被杀掉,是罪有应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