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钢琴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

钢琴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3.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钢琴教学法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与中小学钢琴教学和运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和教育单位所欢迎的有用人才。

钢琴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

钢琴演奏技能是音乐专业工作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音乐技能。在国内外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钢琴是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乐器,掌握钢琴演奏基本技能和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基本功;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所有基础课程中占据突出地位,是几乎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目标。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科钢琴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创造意识、突出编创能力"。钢琴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使学生在具备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技能进行独立演奏的能力和运用基本技能进行即兴编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

在钢琴课程的建设上全方位确定钢琴教学体系,由过去单一的传统钢琴课,发展为现在的以传统钢琴课为基础、以即兴配弹课为核心、以钢琴史论课为理论(包括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发展史等)的三大类课程;与此相对应,出版了《钢琴基础教程》《中等师范学校钢琴基础教程》《中国电视大学卫星电视音乐教材(钢琴)》《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简明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名曲选》“新世纪高等师范钢琴教学丛书”《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钢琴)》等一大批专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钢琴课程体系建设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地位。

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要树立音乐人才培养的大局观,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21世纪音乐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需要和目标,适时调整和改革教学的重心与内容。在坚持钢琴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学发展的前沿性、时代性特征以及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建设思路。在当前国内外音乐教育改革中,充分运用音乐艺术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已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钢琴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能够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发挥独特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基本内容,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太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和在音乐创作及教学实际中的即兴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关为歌曲进行即兴编配和即兴创编乐曲等内容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已经直接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师的一个软肋,暴露出钢琴教学内容中的缺憾;同时,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视野较为狭窄,缺乏对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

因此,在钢琴课程内容建设上,开始注重突破以往钢琴教学只注重钢琴技能训练的单一内容,而是根据音乐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确立以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以编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钢琴技能基础课为起点,将课程内容扩展到钢琴艺术发展史、钢琴教学法和歌曲伴奏即兴编配等课程,使学生既重视钢琴基本技能的学习,又具备了解和认识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既能够独立演奏音乐作品,又具备根据不同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的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又能够胜任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钢琴课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授课方式:

1、个别课授课方式。钢琴学习是一种音乐特殊技能技巧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个别课授课是国内外钢琴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根据钢琴教学的特征、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与保护学生对音乐技术与艺术风格的独特感受力、领悟力,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2、大班课授课方式。大班课教学主要包括钢琴艺术史等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课中有关钢琴技能共性特征的讲授,着重钢琴技术与艺术特征的共性课程内容。

3、小组课、合奏课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大班课和个别课之间的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观摩、探讨提供很好的机会和条件。

钢琴课教学中体现的主要原则:

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传统继承与编配创新相结合,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对钢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为核心。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www.daowen.com)

音乐技能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没有良好而娴熟的音乐技能,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了意义。在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轻艺术的状况。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弊病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比照中愈显突出。在教学中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要求同时并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艺术体验、领悟和表现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2.传统继承与编配创新相结合

钢琴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风格流派,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些人类音乐艺术中的宝藏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尊重和学习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不同时期和流派的钢琴作品,把握其技术和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即兴编配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开设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课以及教学实践、艺术实践方式使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3.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钢琴教学法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与中小学钢琴教学和运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和教育单位所欢迎的有用人才。

4.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相结合

在课程建设中,十分注重开阔教学视野,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原来只局限在钢琴技能的领域拓展、提升到对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层面上来。

5.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以往综合大学的钢琴教学多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艺术实践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课程建设中加强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和要求,通过经常性地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和综合音乐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观摩,切实增加学生的艺术经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