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实验室诊断与保存剂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实验室诊断与保存剂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如不能立即进行检验,或需要寄送到外地检验时,应加入适当的保存剂。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实验室诊断与保存剂

三、实验室诊断

羊的个体或群体发生疫病时,有时仅凭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仍不能作出确诊,常常需要采取病料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检验。

实验室检验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髓液检验、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检验、骨髓穿刺液的检验、血液生化检验、肝功能检验和肾功能检验等,针对某一次送检样品具体应作哪项或哪几项检验要随检测目的而变化,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样品的保藏方法也不同。

(一)病料的采取

1.注意事项

(1)取材要合理 不同的疾病要求采取不同的病料。怀疑是哪种疾病,就应按照哪种病的要求取材,这样送检目的明确,可使检验工作少走弯路。如果弄不清楚是哪一种疫病,就应全面取材,也可以根据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而有侧重。例如有明显神经症状者,必须采取脑、脊髓;有黄疸、贫血症状者,必须采取肝、脾、血液等。

(2)取材要可靠 如有数只羊发病,取材时应选择症状和病变典型、有代表性的病例,最好能从处于不同发病阶段的数只病羊体上采集病料。取材动物应该是未经抗菌或杀虫药物治疗的,否则会影响微生物学或寄生虫学的检验结果。

(3)取材要及时 取材应在死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小时。如果拖延过久(特别在夏季),组织发生变性和腐败,不仅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而且影响病理组织学检验的正确性。

(4)做好病畜的检查登记 剖检取材之前,应先对病情、病史加以了解和记录,并详细进行剖检前的检查。凡怀疑为炭疽时(如死亡迅速,体表有浮肿,天然孔出血,尸僵与血凝不全,尸体迅速膨胀等),禁止剖检,可在耳部末梢取血液一滴,涂片染色镜检,排除炭疽之后方可详加剖检取材。

(5)采集病料的器械要严格进行消毒灭菌 除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及胃肠内容物等以外,其他病料均应以无菌过程采取,器械及盛病料的容器须事先进行灭菌。

(6)采用微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检验 为了减少污染的机会,应先采取微生物学检验材料,然后再结合病理解剖检验采取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应将每种微生物学检验材料各装一个灭菌容器中;而且每采一种病料,更换一套无菌器械(刀、剪、镊子等)。器械不足时,用过的器械需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烧烤,待冷却后方可用来采取另一种病料。

2.各种检验材料的取材方法

(1)微生物学检验

①血液:主要包括四种形式。

1)全血。以20毫升注射器吸5%柠檬酸钠溶液1毫升,然后从静脉采血10毫升,混匀后注入灭菌试管或小瓶中。

2)血清。采血5毫升于试管(或小瓶)中,摆成斜面使之凝结,待血清充分析出后,以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将血清移入另一灭菌容器内。

3)心血。在右心房处,先用烧红的铁片烧烙心肌表面,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刺入心房,吸出血液数毫升,注入灭菌试管或玻璃瓶中,加塞。

4)血片。以末梢血液、静脉血或心血,推血片数张,作血常规、细菌学或寄生虫学镜检。

②乳汁:乳房、乳房附近的毛及术者的手均须用消毒液洗净消毒,将最初挤出的3~4股乳汁弃去,然后采集乳汁10~20毫升于灭菌容器中。

③脓液:开放的化脓灶可用灭菌拭子蘸取脓汁放入灭菌试管中;最好用注射器刺入未破的脓肿吸取脓汁数毫升,注入灭菌容器中。

④病羊尸体和流产胎儿:将尸体或流产胎儿用消毒液浸过的棉花包裹(或纱布包裹后再用油纸或油布包扎,或放入塑料袋中)整个送检。

淋巴结或实质器官(肝、脾、肺、肾等):将淋巴结连周围的脂肪一同采取,其他器官可在病变部位各采取1~4立方厘米的小块,分别置于灭菌容器中。

⑥肠:选取适宜的肠段6厘米左右,两端进行结扎,自结扎线的外端剪断,置于玻璃容器或塑料袋中。

⑦胆汁:可将胆囊置于塑料袋中整个送检,也可将胆囊表面烧烙后,用注射器或吸管取胆汁数毫升,注入灭菌容器中。

⑧皮肤:取有病变的皮肤10平方厘米,置灭菌容器中,疑为炭疽时,可割取整个耳朵,用浸过3%石炭酸的纱布或报纸包裹后,装在塑料袋内。(www.daowen.com)

⑨骨:采取完整的管骨一块,剔除筋肉,表面撒上食盐,用同上方法包裹,装在塑料袋内。

○10脑和脊髓:将脑、脊髓取出,浸入适当的保存液中,或将头部整个割下,用浸过3%石炭酸的纱布或报纸包裹好,装在塑料袋内。

○11供显微镜检查的玻片标本:除前述的血片外,脓汁、胸水等液体也可制成涂片。肝、脾、肺、胃、淋巴结、脑等组织可制成触片。致密结节、坏死组织、带有硫磺颗粒的脓汁等,还可制成压片。每种材料至少作两张片子,如果立即镜检,亦可在一张玻片上用蜡笔划4~5个小方格,涂以不同的标本。

(2)病理组织学检验 各种组织器官,应普遍取材,有病变者应将典型病变部分连同相邻的健康组织一并采取。如果各种组织器官显示不同阶段的病变,应该各取一块。

如果重点怀疑某一系统有病,应全面采取该系统的材料。例如对消化系统,要分别采取四个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对神经系统,要分别采取脑的各部位和脊髓的各段病料,对于内脏的典型病变,应与邻近健康组织一起采取。如为大块病变,应先取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区域,再取病变的中心区域。

在采取胃肠道、膀胱或胆囊等囊状器官时,应先将组织放在硬纸板上,停留1~2分钟,等浆膜与纸板黏附贴紧以后,再将病变组织与纸板一起剪下,浸入固定液内。

对于病理组织的采取,一般都是切(或剪)成1~2厘米的方块,用清水洗去血污,立即放入固定液中。一般都是将各种组织块装在同一个广口玻璃瓶内。

采取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用手按压采取的组织,以免造成人为的病变;采取组织块的刀、剪必须锐利,切口要整齐;盛放组织块的容器要大,并给底部垫一层棉花,以防组织块相互挤压变形。固定液的用量约为固定材料的5~10倍;浸入固定液的标签要用铅笔写在结实的纸上或薄木片上,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写标签。

(二)病料的保存

要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除病料采取适当外,还需将病料保持在新鲜或接近新鲜的状态。为此,如不能立即进行检验,或需要寄送到外地检验时,应加入适当的保存剂。

1.细菌检验材料 液体标本于管口加橡皮塞或软木塞后,用蜡封固即可。组织块则可保存于饱和盐水(蒸馏水100毫升加入纯净氯化钠39克,充分搅拌溶解后,用滤纸或数层纱布滤过,高压灭菌)或30%甘油缓冲液(甘油30毫升、氯化钠0.5克。碱性磷酸钠1克、0.02%酚红溶液1.5毫升,用中性蒸馏水加至100毫升,混合后在15磅高压锅中灭菌30分钟)中,容器同样加塞封固。

2.病毒检验材料 一般保存液为50%甘油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溶液。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氯化钠8.5克、蒸馏水500毫升、中性甘油500毫升。混合后分装,在15磅高压锅中灭菌30分钟,冷却备用。鸡蛋生理盐水溶液的配制:先将新鲜鸡蛋的表面用碘酒消毒,然后打开将内容物倾入灭菌后的三角瓶中,按全蛋9份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份,摇匀后用无菌纱布滤过,然后加热到56~58℃历时30分钟,第二天及第三天各再按上法加热一次。冷却即可应用。

3.血清学检验材料 固体病料如小块肠、耳、脾、肝、肾、皮肤等,可用硼酸或食盐处理,血清可在每毫升中加5%石炭酸一滴。

4.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 将病料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任何一种固定液的用量均须为标本体积的10倍以上。如用10%福尔马林固定,应在24小时后换新鲜溶液一次。脑、脊髓组织需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即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加入碳酸镁5%~10%)中固定。严寒季节为了防止组织冻结,在送检时,可将上述固定好的组织块,保存于甘油和10%福尔马林等量混合液中。

(三)病料的送检

1.填写病料的送检单 送检病料应在容器或玻片上编号,并将送检单复写三份,一份存查,两份随病料送往检验单位,检验完毕后退回一份。

2.病料的包装要安全稳妥 对于危险材料,怕热或怕冻材料,应区别对待。

(1)一般材料 可将塑料袋口扎紧,容器口密封,各种涂片一张,用纸裹起后,包在一起扎紧,然后装箱。箱底先垫一层填充物(锯末、石灰粉和废纸等),再将病料标本放入各容器之内,用填充物塞紧以防碰撞打碎。容器封口向上,并与箱子四周保持一定距离,用填充料塞紧,上面亦填充盖紧,最后将箱盖钉牢箱外用箭头标明上下,注明“切勿倒置”等字样。

(2)危险材料 如疑为炭疽、口蹄疫等病的病理材料,应将盛病料的器皿如上法装入一金属容器内,焊封加印后再装箱。

(3)怕热材料 一般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都怕受热,可将盛病料的容器一个个封口,并用棉花纱布裹紧后直立于广口保温瓶中,底部用棉花纱布等塞紧,上半部用棉花包着的冰块填紧,广口瓶盖紧封蜡后,再直立装箱如前。箱外标明上下,注明“病理检验材料,怕热,切勿倒置,小心轻放”等字样。怕热病料的运送要迅速,装箱后应尽快地送到检验单位。短途可派专人送去,远处可以邮寄。但在温暖及炎热季节,仍需派专人送去,途中尚需换冰,以送检材料的温度不超过10℃为宜。

(4)怕冻材料 如血清、病理组织学检验标本,在冬季应用棉花将材料包裹扎紧后装箱,外面注明“防冻”字样。

3.寄送病料要附剖检记录 在寄送病理检验材料时,要附寄详细的病例流行特点、病史、治疗情况及尸体剖检等记录。

4.疑似传染病或中毒病的病料取材 对于疑似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的病例,除了送检病理组织块以外,还应按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的要求进行取材,寄往检验单位,说明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如病原学检验、血清学检验或毒物化学检验等,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最后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