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即国民经济按每年的1个季度、每年、每5年的时间计算,是在不断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才能使我国建设起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并在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发达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民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区别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著作中,国民经济和国内经济是同一含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国资本家的资本开始向我国投资,特别是近几年,外资向中国投入增加很快,数量也日益增大。因此,要把国民经济和国内经济这二者所包含的内容区别开来。
第一,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中国人所有和以他们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我国国内由中国人进行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同时也包括中国人向外国投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用英文字母表示即“GNP”。在我国现时国民经济中,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经济成分,其中有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即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人民集体所有的集体经济;有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生产资料归居民个人所私有并由他们个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个体经济。前面讲的中国人向外国投资兴办的企业,也按他们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不同,划归为不同类别所有制经济的类型内。我国国民经济现时之所以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具有不同的层次。例如:一些进行道路、桥梁、江河水利等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一些大型、特大型的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一些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它们占用的资金数量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在我国现时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这类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只能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有关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选拔有管理能力、有技术才能的企业领导人才,由他们对国有各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管理和领导,使这些企业能有较快的发展。又例如:一些小型企业,它们使用的劳动资料一般是手工工具,其所有权也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他们用自己的货币资金去购买原材料,并使用自有的手工工具去进行加工,产品也由自己去出售,这就是个体经济。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呈现出各种生产资料不同所有制的经济,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
第二,国内经济。国内经济是在中国国内进行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它既包括由中国人进行生产和经营的生产资料各种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同时还包括由外国资本家来中国投资兴建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用英文字母表示即“GDP”。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境内投资进行生产和经营,是一种生产资料归外国资本家所有的经济,所以称为国内经济,是因为他们的企业设在中国境内,这是国内经济和国民经济根本区别的所在。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了,外资向中国投入的数额大大增加。世界500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有很多进入了中国市场。有的外国资本家把企业迁移到中国来;有些外国资本家的企业集团在中国投资建设分厂进行生产和经营,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福建沿海地区等等,都有大量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外国资本家在中国的投资,有些是独资兴办企业,如美国的IBM在中国兴办的电子公司;也有和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的企业,如中国汽车制造业中的一些企业,设在吉林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和外国合资的企业。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兴办的企业,都是生产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如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企业,它们生产出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一部分,同时也大量向外国出口,使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形成一定数量的贸易顺差。美国的一些资本家大肆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但实际上,出口的这些商品,是外国资本家设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美国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25年8月发表了一篇以《谁害怕中国》为题的社论,对中国威胁论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分析,阐明了这是外国企业迁移到中国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一种“迁移效应”的结果[1]。我国必须提高国民经济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的企业在对外资企业的竞争中逐步占到优势地位。
二、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各产业部门相互之间、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这里讲的是国民经济结构,不包括外国资本家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这是一种理论阐述问题的选择。
第一,国民经济分为各部门和部门内各行业。现在国民经济有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第三产业即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及旅游服务业等。在各产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不同的行业,如在农业内部有各种粮食种植业,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业,牲畜饲养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在工业内部分的行业,比农业内部各行业多很多,如钢铁冶炼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飞机、火车、汽车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子网络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制造业,开采煤炭和天然气的企业,化学工业的各类企业,各种家电制造业,电话制造业,家庭各种用具制造业,纺织品工业,各种粮食产品加工业,各种经济作物产品加工业等;在交通运输业中,分货物运输业、旅客运输业;在商业中,分批发商业、零售商业、旅游业、各种服务业等等。国民经济分为各部门,部门内部又分为各行业,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更多的物资资料加工的增多,不断发展起来,并且还将是不断发展的。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虽然有各产业部门,部门内又分为各行业,但它们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通过市场相互购买和出售产品,联结成为经济的整体。不仅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相互联系在一起;在每个产业内部的各行业的企业,既和本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企业相互通过市场买卖发生联系,也和其他产业内部各有关行业的企业通过市场买卖发生联系。各产业部门和各产业内的各行业的企业,它们既独立进行生产和经营,又相互经过买卖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是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即是使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的各行业的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的发展过程中要相互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一个产业及其内部的各行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除能满足本产业内部各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群众的生活需要外,还要能满足其他产业内各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现用各产业和产业内各行业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来加以阐明。第一产业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农民生产的各种产品,除要能满足他们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外,还必须要能满足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如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麻、蔬菜、水果、畜牧产品、渔业产品等等,除一部分由全部农户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外,有相当大的部分,要经过工业中的纺织业、食品加工业进行加工,生产出各种食品和轻纺产品,出售给城市居民食用和使用,其中包括国家机关人员的生活消费,也有相当部分返销给农村居民食用,这就是农业各行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应占的比例。第二产业工业内部分的各行业,比农业内部分的行业多很多,除前边说过的工业内各行业外,还有些我不清楚的行业。在工业的每个行业中的企业,生产过程使用的机器设备,加工使用的各种原料和材料,大都是从其他行业中购买的,生产的产品大多出售给其他行业的企业,作为劳动资料或作为原料用于再生产过程,还要有相当部分出售给农村的农户。工业内各行业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除能满足工业内各行业的企业生产和工业劳动群众的生活需要外,还要有一部分要能满足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还要一部分要能满足第三产业内各行业企业的生产和工人群众生活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用品和生活消费的需要,这就是工业内部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应占的比例关系。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中,交通运输行业内各行业的企业,要能满足货物运输和各行各业外出人员的需求;商业在购进和销售商品的种类和商店在地区的分布上,服务业在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上,要能满足全国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就是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占有的比例关系。总之,国民经济的各产业和其内部的各行业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要能满足互相进行再生产和广大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产品结构就是优化的。
第三,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是随着国民经济内各产业和各行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有些行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使它们的生产发展之后,又促使其他产业部门和行业的企业也必须采用新技术能有所发展。第一产业要发展农业的各种作物,就要求工业生产农用生产资料的企业,能生产出更多的效率更高的各种农业机械,能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化肥和农药及各种科研设备。在第二产业工业中,如要生产出各种高质量的高性能的交通运输车辆,就要提高生产各种车辆使用的技术,还必须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各种车辆使用的原材料的质量;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网络信息产品,就必须采用高技术使生产出网络信息原材料的企业也能生产出各种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出的网络信息产品被使用,又能加速各产业各行业企业的信息化,促进它们加速发展。提高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使用的各种技术的质量,能大量增加运输量。由于各产业各行业采用新技术的数量和性能的不同,最先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各行业和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会先增加起来,其他产业部门和行业的企业,也必须随之而采用新技术,增加其产品的产量,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增长起来,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各行业之间,还是会按新上升的比例协调发展。所谓产业结构升级,也就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企业在更新的技术基础上合比例地发展,这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产业结构的优化具体表现在市场供求关系上。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表现为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和变化发展上。前面说过,在产业结构优化时期,各产业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原材料都能购买到,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经过运输和商业都能销售出去,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也都能在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这就是这个时期内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产业各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各产业各行业的企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起来,而在市场上不仅出现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需求也有了新的平衡,这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只有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生产和需求的平衡和在新发展起来的基础上新的平衡,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
各种机械设备,是劳动者用来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新产品的机器。
第一,机械设备在人们现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人们进行生产,总要使用劳动工具,才能大大增强人们的劳动能力。现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是各种机械设备,劳动者操作机械设备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新的产品。如果使用的机械设备是具有高新技术性能的设备,在加工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扭曲或摆动,使加工出的产品,能完全符合质量标准,这种产成品会是具有先进质量的产成品。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在生产过程中,已采用了一些技术性能较好的机械设备,但从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大量使用的机械设备来看,我国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还是相当落后的。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性能比较好的机械设备,大都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购买的,不是我国机械行业的企业制造的。向外国企业购买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些零部件坏了,没有预购的这种零部件备用,再向国外去购买,现时使用的整台机器都要停止运转。向国外企业购买机械设备,我国企业要派人出国考察、洽谈、签订购销合同、运输等,这些过程会影响机械设备的及时更新,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生产的发展。为了促使我国企业能有更快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我国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和具有先进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用我国制造的先进机械设备,去替代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性能落后的机械设备,逐步替代向外国购买的一部分机械设备。提高我国自己制造的机械设备的性能,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技术条件。
第二,在引进外国先进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制造。前面讲过,在我国各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中,许多企业使用的我国自己制造的机械设备在技术性能上都还比较落后,我国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也绝不能长期依靠引进,必须自己去研制。研制一种具有先进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切从头开始,会有很多不易解决的难题,有些可在引进外国先进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去进行研制。我国机械制造业要制造某种具有先进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先研究向外国企业购买的同一种的技术性能特别好的机械设备,研究它的各种零部件是由哪种或哪几种金属熔合成的,熔合成这些零部件的金属,难以从一个零部件的整体上看出来,可用熔解或进行化验的办法分析出来。对它的零部件的制造过程认识清楚之后,再进行制造,制造的全部零部件合格了,再组装成为整台机械设备,然后对整台机械设备进行操作试验,考查它在生产过程的运转中,是否会发生各种故障,如出现故障,再进行修改,一般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成功,才能出售给企业去使用。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例子,如电子网络信息的核心部件CPU就是在引进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究制成的。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制造,可以节约许多研究的时间和费用,缩短制造先进机械设备的过程。
第三,我国自己要对具有更先进性能的机械设备进行研制。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是不断提高的,如我国只是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制造,那我国的机械设备就会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必须在更新的技术条件上,自己进行研制,才能使我国成为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我国独立进行研制,应把具有同类技能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组织起来进行研制。在我国现时情况下,研制某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只一个企业、一个科研机构、一个学校有关的院系,即仅由一个单位的少数人,是很难研制出成果的。现时研制某一种机械设备高水平的人才,一般分散在生产同种机械设备产品的不同企业、不同科研机构和不同学校。他们在各自所在单位研制同一种机械产品,我国的实践已证明,这种分散的进行,很难研制出更新的产成品来。我认为,应由国家的有关机构或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通过适当方式,把分布在不同大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研制同一类先进机械设备的高技术人才,按各产业的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所用的机械设备的不同种类,分成不同的组,研制同一种机械设备的技术人才,组成为一个小组,一起研制本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些研制小组可依托在与这种机械设备研制有关的科研院所;也可依托生产这种机械设备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研制过程中,尽可能参考外国的最新的有关资料,集体深入进行讨论以提高研究水平,然后绘制出图纸,再开始进行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很难一次制造成功,可能会经过对图纸进行多次修改,对研制出的产品进行多次试运转。经过多次试制,经过努力总能把技术性能更好的高新机械设备研制出来。(https://www.daowen.com)
第四,要培养出大批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人才。我国自行研制具有高新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最根本的条件是培养出大批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管理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使他们既能认识清楚国民经济发展规律,又有能力采取各种方式把企业管理好,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既要节约物资,又能生产出完全高质量的机械设备。要培养出大批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应该从高等学校的学生开始,他们既要认真学习教师讲授的各种理论知识,认真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还应在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期内,到有关的企业去参观和学习企业管理和技术的实际操作,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能学习到科技理论,又能了解一些与理论相联系的实际知识。在学校毕业后到实际工作中,还应该不断学习,因为企业管理和科技理论以及实际的技术知识,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随时地进行学习,就可能落后于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科技理论及科技实际操作的变化和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企业管理和科技理论的创新,也就不会有科技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就不能完成自己所应担负的工作任务。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科技能力,才能把企业管理好,才能不断研制出具有高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同时要提高对企业管理和在技术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待遇,不仅给予他们名誉奖励,还应给予物质奖励,这是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的,这样才能鼓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鼓励他们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增加购买科研设备的投资。我认为对各科的科学研究工作,都应有必需数量资金的投入。在这里只着重阐述研制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机械设备业的投资。前边讲过,在这里又重复讲,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应引起重视。制造具有先进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要经过多次和多种试验,这就需要购买多种试验设备或试验仪器。组装成的整台机械设备,要经过试运转,在机械运转过程中,要测量它的运转速度,如在每分钟或每一定时间内,研制的这种机械设备运转的次数是否符合原设计的标准,和从外国购买的机械设备在速度上是否有差距;还要测试这种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会发生扭曲现象,如有扭曲现象,这种机械设备就是不合格的,就要进行改进。所有这些试验,也都需要有进行试验的仪器设备,购买这些试验设备,只由一个科技研究所、一个企业、一所学校,在现时都难以支出足额的购买资金来。我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为这种科研费用进行投资。对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机械设备的投资,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起到更大作用。
四、经济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发展,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和国民生产总值即GNP不断增加,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自从2025年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幅度增长。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202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2025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前面讲过,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包括中国人自己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同时还包括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各种形式的经济。外国人投资兴建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现时占有较小比重。前边也讲过,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除一部分出口外,还有相当部分在国内市场出售,占领中国一部分国内市场,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但从另一个方面考察,中国人自己生产经营的企业又可从外资企业中采用的新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方法上吸取一些有益的方法,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企业的发展。
第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自从2025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也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五五”计划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为18325.7亿元。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202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以2025年国民生产总值作为100,2025年比2025年增长7.6%,2025年比2025年增长7.8%;而“六五”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五五”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76%,平均每年增长10.8%;“七五”期间比“六五”期间增长225%,平均每年增长7.9%;“八五”期间比“七五”期间增长258%,平均每年增长11.6%;“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增长206%,平均每年增长8.4%;到202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434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2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81倍[3]。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同,要比较它们两者的发展速度很复杂,从而不去把两者的发展速度加以比较。但从上边的数字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
第三,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前边讲过,国民经济的各行业都能组织技术人才研制具有高新技术性能的机械设备,把先进机械用于生产过程之后,会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生产出的产品和产值得到不断增长。各产业各行业还必须培养出能操作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技术熟练的劳动者,这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科技研究事业。培养出这些人才,既能达到加速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从而也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第四,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提高党和政府各级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是要求每个干部,绝不能利用自己的工作岗位,去谋取私利,而是在做每件工作时,办理每件事时,都要思考一番,怎么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各级党政干部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会为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创造出必要条件。
第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分配还很低。前边讲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都发展很快,GDP和GNP都有大量的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按人均计算,即每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所占份额相比,还是很低的,因此,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采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我国国内经济和国民经济,以提高在总产值中人均占有的份额,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达到这种目标,会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也会发生一些曲折,但是经过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总目标的。
总之,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最终总会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原载庄宗明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注释】
[1]参见李学江:《理智的声音》,载《人民日报》,20030827(3)。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