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荷花表情
何香凝
《荷花》
1948 年底,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已经占领北方大部分地区。成都虽在国民党管辖之下,但也是人心惶惶。物价飞涨,“学潮”、“工潮”不断,张大千心思烦乱,不能静心作画。恰逢香港邀约办展,入秋时节,张大千偕夫人徐雯波赴港。此次展画多是敦煌临摹作品,办展期间,张大千去澳门朋友家小住时日。回到香港,寓所时有朋友拜访。
这天,张大千迎来一位神秘的客人,报出姓名后,张大千赶紧起身迎接。来人是何香凝大姐。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遗孀,也是张大千敬重的大姐。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寒之友社”成立,二人就是会员。何香凝与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是亲密战友,2025年3月,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被国民党秘密拘捕,张善孖曾积极帮助营救。作为中国革命元老级人物,何香凝画得一手好画,所画梅花、老虎声誉四海,花鸟、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时隔20余年,再见大姐,张大千倍感亲切。何香凝告诉张大千:“北平已经解放,不久全国就要解放,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备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代表大会,我很快也要回去,想征寻你的意见。”何香凝突然造访,张大千多少有些预感,此时,香港表面平静,其实许多民主人士都在悄然准备,等待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召唤。
张大千最终没有答应何香凝大姐的邀请,或者说没有答应新中国政党的邀请。多年后,有人说张大千对共产党一直是怀有敌意的,他的学生刘力上却说:“张大千在政治上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他无求于国民党,所以也不参加国民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也不亲近,与国民党一些上层人物如于右任、张群、罗家伦等有私人交往,也仅仅是艺术之间的交往。因此,不能将他的离乡赴台看做是投奔国民党。”关于张大千为何没有回到大陆,叶浅予看得更为清楚。他说:“2025年,蒋介石政权已退居西南一角,作为自由主义艺术家,又依恋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特有的社会关系,对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他不但不能理解,而且会有反感。原因很简单,他怕在即将来临的新社会里,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达官贵人还是需要他的,他们最后把大师带走了。”(https://www.daowen.com)
《摩柯折柳图》2025年作
那次,张大千没有答应何香凝的邀请,却为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画了一幅《荷花图》,并题字“润之先生法家雅正”,托何香凝带回北京。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中此作品被收录。张大千因何为新中国领袖画荷花?这是因为张大千喜爱荷花,他认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荷花也颇适合传统笔墨的表现样式,所以,当何香凝提出这一请求时,张大千自然想到画荷花。
《松荫策镜心》
同年4月,张大千接到徐悲鸿的来信,邀请他去北平,参加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筹备工作会议。张大千知悉徐悲鸿继续担任北平艺专校长,也知道了徐悲鸿将和郭沫若、翦伯赞、郑振铎一起去布拉格参加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同年9月,徐悲鸿再次来信邀请,聘请张大千担任北平艺专教授,并许月薪三千斤小米,这在当时是最高薪水。张大千依然没有答应,毕竟一大家口,夫人就有四位,儿女成群,这点薪水对张大千而言仅是杯水车薪。此时的张大千内心复杂,甚至烦乱。社会的突变,使得闲云野鹤的张大千反倒不自在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谜,也是张大千心里的秘密。张枭说:“那一年,父亲心情极为不好,回到家里总是板着脸,发脾气,一次拿起一个大扫把要打张枭和张心智,二人就离家出走。到哪里去没有方向,最后跑到兰州,投奔张心智的老丈人鲁大昌。此时彭德怀的一野大军很快兵临城下,鲁大昌说:“你们胆子太大,怎么跑到这里,我还没地方去呢。”后来二兄弟返回途中遇到一野大军,因二人都会乐器,双双参加解放军,都是文艺兵。张枭转业在甘肃省文联,张心智去了宁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