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世纪

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世纪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世纪起,德国向捷克大规模殖民,开始奴役捷克人民,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导致1419年至1434年历时15年的胡斯农民战争。这一场历史性的农民革命战争对捷克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捷克有悠久的民族音乐传统,民间音乐流传广泛。1862年,布拉格人民群众踊跃捐款建成专门演出捷克民族歌剧的“临时剧院”,1881年又建造一座雄伟的民族剧院,形成捷克文化艺术的中心,标志着捷克民族音乐艺术的兴盛。

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世纪

捷克(Czech,有称波希米亚,Bohemia,为捷克一地区),是中欧的古老国家,9世纪为摩拉维亚帝国。12世纪起,德国向捷克大规模殖民,开始奴役捷克人民,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导致1419年至1434年历时15年的胡斯农民战争。胡斯(Jan Hus,约1369~1415)是布拉格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校长,领导捷克人民反对德意志封建贵族和罗马天主教教廷的统治与压迫,发动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幸被天主教会诱捕,以“异端”罪名烧死在火刑柱上,为此捷克各地农民和城市平民树起胡斯旗帜,点燃胡斯农民革命的烈火。这一场历史性的农民革命战争对捷克人民的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胡斯教派的宗教歌曲流传甚广,充满着反对压迫、渴望自由的思想内容,成为捷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其影响远及西欧。18世纪,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捷克、斯洛伐克多次爆发农民起义,迫使奥地利于1781年废除农奴制,为捷克民族复兴运动兴起创造历史条件。

捷克有悠久的民族音乐传统,民间音乐流传广泛。14世纪下半叶起,布拉格大学(建于1348年)培养了不少著名的波希米亚音乐家。捷克丧失民族独立之后,许多音乐家流亡到俄国、波兰、德奥和西欧一些国家。18世纪末期,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推动着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1807年关闭布拉格的意大利歌剧院的事件为创立民族歌剧提供了重要条件;1811年成立布拉格音乐学院,1830年又建立风琴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人才,促进专业音乐艺术发展,繁荣捷克民族音乐文化。1862年,布拉格人民群众踊跃捐款建成专门演出捷克民族歌剧的“临时剧院”,1881年又建造一座雄伟的民族剧院,形成捷克文化艺术的中心,标志着捷克民族音乐艺术的兴盛。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许多音乐家积极投入民族复兴运动,以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为杰出代表形成捷克民族乐派,其创作、演出和社会活动具有重大的民族音乐文化复兴意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