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火场警戒

八、火场警戒

火场警戒,是为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保障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警卫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火灾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混乱给灭火工作带来的影响。火场警戒具有广义的内涵,它不单指着火成灾的事故现场,还包括有可能演变为火灾的事故现场和其他一些与火灾有关的事故现场。

火灾现场一般都是混乱的,人们的心理状态表现异常,火场的复杂性、大量的围观群众、以及交通堵塞等,会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迅速而顺利地进行灭火工作,对某些区域的出入实行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行火场警戒的条件

在火灾现场有下列情况发生时,一般应实行火场警戒。

(1)有毒气、可燃气体泄漏扩散。

(2)有爆炸、倒塌危险。

(3)疏散大量人员或组织大量人员疏散物资。

(4)有大量人员和车辆参加灭火战斗。

(5)有大量围观人员。

(6)不能控制火势,以及燃烧面积较大。

(7)指挥部认为有必要实行火场警戒。

(二)火场警戒方法

火场警戒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确保灭火战斗的顺利进行。因此,实行火场警戒越早越好。实行火场警戒,一般情况下由公安消防部队独立实施即可,在灾害较为严重和必要时尽早与交警、公安、武警部队、当地驻军等联系,协助实施警戒任务。划分火场警戒区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宁大勿小,以致使警戒区外的人员受到伤害或公安消防部队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火场警戒具体方法如下:

1.强制排除现场混乱

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后,如现场有围观的人群,要采取强制手段将他们清除出现场,并进行警戒,将人群隔离在警戒线以外。

2.确定警戒范围

确定警戒范围主要由火场情况和公安消防部队所需空间两个条件而定。警戒区形状可以为片状,也可为条状,按实际需要来确定,在组织大量车辆运水时,可能划定一至二条街道,实行车辆及行人管制。

3.控制现场秩序

尽管划定了警戒范围,但火灾现场往往还会有许多群众,尤其是火灾受害者,他们还在疏散和搬运各自的物资,如组织不好,同样会造成混乱。因此,要规定他们行动的路线,确定他们疏散的方向和地点。

4.及时进行外部疏导

进行外部疏导主要是依靠公安交警,一旦灭火工作需要,要尽早通知他们,进行外部人员疏导和实施车辆管制。例如,指挥经过火灾现场路线的车辆绕道行驶,靠近火场周围的停车站禁止停车等。

火场警戒线的设置过程,是由公安消防部队指挥员划定警戒范围,公安消防部队、当地公安部门、武警部队、厂矿、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等协同配合实施的,以保障灭火战斗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