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我要把万神庙高举起来,架到君士坦丁巴西利卡的拱顶上去。』
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讲,罗马帝国确确实实是在1453年灭亡了。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这不过是这座伟大城市的又一次陷落,或者是早已司空见惯的执政权的又一次更替而已,早已融入历史长河之中的罗马帝国并没有灭亡。
胜利进入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把自己的称号改成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恺撒”,然后就像一位真正的罗马帝国皇帝一样任命新的东正教会牧首,开始管理帝国。他并且把君士坦丁堡的新月标志放到了自己的旗帜中——直到今天它还在土耳其的国旗上。
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标志
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俄罗斯拜占庭风格的杰作
在北方,罗马帝国的崇拜者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Ⅲ,1462—1505年在位)于1473年娶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为妻。伊凡三世觉得自己理应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1480年,他宣布俄罗斯为“第三罗马帝国”——他称拜占庭帝国为第二罗马帝国,开启了俄罗斯猛烈扩张的大门。后来的俄罗斯人称他为“伊凡大帝”。
在西方,早在公元800年,参与瓜分西罗马帝国的法兰克野蛮人的首领查理曼(Charlemagne)就已经在罗马被有求于他的罗马教皇利奥三世(Pope Leo Ⅲ,795—816年在位)加冕为西罗马帝国皇帝,从而使这个已经中断了300多年的称号又重新在西欧启用起来。查理曼和法兰克野蛮人的后代断断续续沿用这个有名无实的称号,一直到1806年被拿破仑取消为止。
查理曼加冕(作者:F.Kaulbach)
德国亚琛的查理曼宫廷礼拜堂以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为原型
而在另一方面,受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刺激,文艺复兴运动在罗马帝国的起源地意大利遽然兴起。为了重塑基督教会的烕权,教皇尼古拉五世(Pope Nicholas V,1447—1455年在位)着手翻新已经有1000年历史的老圣彼得大教堂。他下令拆除大角斗场的表面石材。拆下来的石头加起来大约有2000多车,都被运往老圣彼得大教堂的维修工地。但不久尼古拉五世去世,工程因而停止。
伯拉孟特向尤利乌斯展示教堂方案,两侧站着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作者:Vernet)
伯拉孟特设计的新圣彼得大教堂,记念章制作于1506年奠基式
1503年,尤利乌斯二世(Pope Julius Ⅱ,1503—1513年在位)成为教皇。他是一名最有力的艺术赞助人。在他的要求下,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伯拉孟特、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云集在罗马,将这座有过1000年辉煌历史而后又经历了1000年沉沦的城市重新拉上荣耀的巅峰。1505年,尤利乌斯二世下定决心彻底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他任命伯拉孟特为工程总监。伯拉孟特立志要建造一座罗马最宏伟的建筑。他宣称:“我要把万神庙高举起来架到君士坦丁巴西利卡的拱顶上去。”他的这一想法经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递之后,最终在1590年得以实现。
这座建筑超越了此前人类建造过的一切建筑。它的内部直径41.9米,非常接近万神庙,而穹顶的高度竞然达到123.4米,几乎是万神庙的三倍;其四个拱臂宽27.5米、高46米,更是大大超出君士坦丁巴西利卡的拱顶。古代罗马人创造的辉煌成就至此已经被彻底超越。欧洲历史掀开了崭新而前途光明的一页。
罗马新圣彼得大教堂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