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的选择

阴差阳错的选择

在元和末年,唐宪宗曾经答应将永安公主许配给回鹘的保义可汗,永安公主是唐宪宗的亲生女儿。说来,永安公主也算幸运,回鹘的彩礼还没准备好,准新郎官保义可汗就去世了。保义可汗死后,他的儿子被册封为崇德可汗,崇德可汗对于父亲未迎娶到大唐公主念念不忘,也派人来请婚。

唐朝这边,皇帝更换非常频繁,唐宪宗死得不明不白,有说法是被毒死的,他的第三个儿子李恒登基,也就是唐穆宗。穆宗觉得永安公主本来是许配给保义可汗的,如果再嫁给崇德可汗面子上不太好看,反正公主也多,那就换一个吧,于是换成了自己的妹妹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和永安公主一样,也是唐宪宗的女儿,母亲是谁史书没有记载。

唐穆宗对和亲之事相当重视,专门为太和公主设置了公主府及官署,将来为公主服务。要知道在唐朝历史上,公主开府的先例并不多见,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权倾一时,曾经开过府。唐穆宗为太和公主所设立的官府级别比较高,按照亲王的标准设立,并且铸造了太和公主府的印章。之所以这么做,一是重视和亲公主的身份,二是为唐朝与回鹘的交往提供方便。

太和公主出嫁的那一天,唐穆宗亲自护送到长安城的通化门,百官列队送行,皇帝示意文人们现场作诗,纪念公主的远行。在这送行的人群中,原先被选中和亲的永安公主也来了,看到自己的姐姐坐在迎亲的轿子里,永安公主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是欣喜还是忧愁,也不知是终于逃脱了和亲的命运应该庆幸,还是看透了人生的百转千回,永安公主下定决心,出家修行、远离红尘俗世的是是非非。姐姐出嫁后不久,永安公主做起了清静无为的女道士。

太和公主要远嫁回鹘,唐穆宗安排左金吾卫将军胡证担任送亲使,负责把太和公主安全地送到婆家,并代表官方出席崇德可汗与太和公主的婚礼仪式。崇德可汗是个心急的人,在太和公主还没有到达他的牙帐时,他就想看看公主长什么样子。但唐朝的送亲使胡证坚决不同意,因为按照中原的礼法,这是明媒正娶的新娘,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之后才能见面。崇德可汗遭到胡证的一再阻拦,这才作罢。

太和公主到达回鹘,在崇德可汗的牙帐内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崇德可汗示意太和公主穿上回鹘的民族服装,接受群臣的拜谒。婚礼过后,胡证将要启程回国时,太和公主依依不舍,忍不住失声痛哭。可以想见,在太和公主的心里,有太多对家乡与亲人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