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我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栏目的结缘,始于 2013年8月在四川广元召开的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文史版的执行主编喻佳老师和编导李让老师。2015年11月-12月,《法律讲堂》文史版先后推出了由我主讲的系列节目《永泰公主之死》《太平公主不太平》(12集)。2018年,又推出18集系列节目《唐代和亲往事》。这些节目能顺利播出,无疑倾注了《法律讲堂》文史版全体主创人员的智慧。

尽管写出他们的名字无益于增加他们任何的光辉,但我还是决定表达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综合部副主任权勇先生、《法律讲堂》栏目制片人苏大为先生、副制片人陈德鸿先生,他们都是近乎疯狂的“处女座”性格,为了节目的质量精益求精;为了科学严谨的电视传播付出了难以估量的心血。栏目总策划孙海石先生以历史学的学术背景解答了我的几处困惑;演播室导演高虹先生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先生、副校长王丽萍女士、国家民委人事司副司长王红燕女士,他们总是投来赞许的目光,鼓励我积极投身于公共史学的传播;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苍铭教授,他不仅在十年前招我至麾下,还在我遇到困境时耳提面命般地给予鼓励;感谢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彭勇教授。感谢关注节目的观众朋友们,有的写来长信交流,有的寄来贺卡祝福,恕我不能一一回复,谢意在我心中。

特别感谢喻佳老师,她以电视人特有的思维让一个个历史故事精彩呈现;李让老师娴熟的视频制作技术、严苛的文字表述让画面增色不少;感谢闫红岩老师、许爽老师等主创人员的付出,感谢王山甲老师惟妙惟肖的精彩漫画,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董理老师,其专业与敬业令人钦佩。可以说,这部书稿亦倾注了他们思想的光芒。

在我的学术成长期,有很多这样的“贵人”,或给予我启发,或从语言细节上指出我的不足,或仅仅是一句暖心的赞赏,无不构成了我撰写此书的动力。每次在节目录制的结束时,会有这样的结尾:“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法律讲堂》,也欢迎您关注栏目服务号,一同探讨历史、品读文化,解析法律疑点、难点。”我们对于历史问题的探讨,永无止境;对于历史人物的追索,亦是百转千回。

这部书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揭秘唐代的和亲故事,也不在于发现所谓的真相,其意义在于不同角度的书写与阐释。历史的风风雨雨,将曾经鲜活的众多面孔、故事与纠结的情感呈现,最后组成了一面面宝鉴,从中照见自我、照见人生。抚今追昔,曾经出场的人物,犹如一首首挽歌,刻印在遥远的家国记忆中。我想,这离严肃的书斋式学术研究并不遥远。

蒋爱花

2018年8月6日初记

2019年4月13日补记

于北京寓所西山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