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注释
总论,主要是论及草书最一般的书写规律与常识。
诀(一):草书是与汉字发生同时出现的,只是发展时代不同而草书书体不同而已。本书仅是指今草书体。
诀(二):写草书要破除像写真书那样以方正求完美的概念,草书要以使转为形质,一笔可容入真书中数笔,结构要删繁就简,不拘于方形字体等。
注释
诀(三):在便识条件下,尽量采用通用的草书符号,以求书写之简捷流畅。
诀(四):于右任在《标准草书》中,有“组织以形顺路近为原则”说,改变字的构成结构和笔序,可使书写更流畅。再举例字如“野”、“金”草书为等。
注释
诀(五):为便于识读,常是真书本体草法和符号草法并用。在草写用符号易混时,如中寸字要用行书来写,不可用
符号代。如晋王羲之所云:“其草书也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例字如“慶”、“鹿”草书为
,其中草字头就源于篆书。篆书为
。
注释
诀(六)、诀(七):孙过庭《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又说:“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挚之类是也,转谓钩钚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执使转用这四字,表现在用笔上,就是执笔之高低、行笔之快慢、蘸墨之浓淡;而反映在纸上,就是点画之粗细长短、折转牵丝虚实之代换、设黑布白、点画向背按排之用心是也。总之,要以书写现场的空间概念理解这四个字。
注释
诀(九):据《规范汉字》一书作者傅永和透露:在一九五二年毛泽东主席对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作过批示,指出“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这说明草书在汉字发展简化进程中,由草体到楷化到规范汉字,所起到的先行者的重要作用。例字如 :“報”、“貝”、“應”、“層”、“車”等字,其草书为、
,相应的简化字为“报”、“贝”、“应”、“层”、“车”等。
诀(十):对古人书迹要认真临习,传承才会有创新和发展。